每一次出发,每一次重逢 | 陈艳工作室
“东方世界净琉璃,日月光华照大千;药师如来真医王,誓愿弘深度众生”。每一位执着前行在中医路上的行者,都欣企能拥有药师佛的无边法力,为世人祛病除灾,重返安康。
我也如是,回首前几十年,在行医路上一步步走来,冥冥中如有指引,让我跨过重重关碍,得触每一重境界的法喜,朋友和同道中人也越来越多。这些年不管在哪里开馆坐诊,总有亦患亦友的老朋友追随,无论是头疼脑热还是心气不顺,都愿意过来把把脉,聊聊天,这是我莫大的荣幸和收获。
受疫情影响,武汉正安休整闭馆,梁冬把它形容为闭关,暂时的离开和蓄力,是为了下一次重逢。我也趁机给自己了一点时间,让自己安静下来,整理一下过往,回顾走过的每一步是否都秉承了最初的本心。
来时的路
我们家算是中医世家,从小我就接触中医,喜欢在田野里去采一些花花草草将它们混在一起模仿大人做药,大人们去采药就会像跟屁虫一样跟着,看到来治病的人暗淡的面容逐渐恢复光彩,那种快乐也感染着我,所以我从小立志成为一名中医,让病人摆脱病痛的折磨。
家里的耳濡目染,和后来中医药大学的系统学习,为我独立临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医院工作了多年后,当前医院模式与传统中医模式的冲突,让我屡感掣肘。
我始终认为,中医在几千年时间里护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它的简效便廉惠泽大众。西医手术移植花费万千,中医治疗费用却只是他的几十分之一。西医依靠各种仪器,中医依靠两根手指,仪器检查的模式可以无限复制,迅速推广,指上功夫却是水滴石穿,非长时间实践积累而不可得,它注定无法产业化,只能是私人定制。所以我思虑再三,还是选择回归中医最朴实的诊所模式,这种模式更便捷贴合,更靠近患者,更紧密互动,更有利于疗效。
种种因缘际遇下,近几年我主要在武汉、北京两地出诊。武汉这边,正安中医、叶开泰医馆、和气医馆都曾出诊,由于疫情影响,目前主要在和气医馆。北京主要在睿养、中仁、康信苑医馆。
未来的锚
每个中医馆创始人不同,风格也各有差别,有的坚持做纯中医,有的也在尝试如何把中西医更好的结合起来。我身为一线临床的医生,对西医并没有门户之见,只要治疗效果好,西医中医都可以为之。
多年的经验,我发现不同地区,甚至同一个城市不同区域的就诊群体特征都不太一样。京外就诊群体病症表现比较明显,偏重于治,而北京很多来就诊的只是调理,病症特征并不显著。所以北京很多病人跟我说以前有吃中药一吃就是半年、一年甚至两年的,让人惊讶。我不赞同长期服药,除了女性经期调理,由于它的周期性调校需要时间,其他很多病都不需要吃太久的药。中医要让人信服,就是要看疗效。效如桴鼓,在对的思路和方剂下,并不是传说。
年轻时血气方刚,总是信心满满,真是学医三年觉天下无病可治,但有99个成功案例,只要有1个失败就能让你有心理阴影,现在年纪渐长,经验积累更多,每次诊疗反而如履薄冰,病人的案例会反复琢磨总结,治病如同行军打仗,方案会因病情的轻重缓急而有不同,急病先治标,慢病宜从本,但说到底都要以疗效为王。
疗效为王的理念,贯穿以往,也是我未来行医锚定的准则。
生生不息
我很喜欢太极一气周流的圆融之道,它既是一种功法,更是生生不息的时空观:缘起时我们相聚,缘息时我们暂时分离,并会在另一个时间地点再次聚首。
很多在武汉正安就诊的朋友,会因为闭馆和分离而感伤,其实万事万物,不变是暂时的,不断的变化才是常态。而在不断变化的时空中,我们会一次次的出发,一次次的相遇,并一次次见到更好的自己。
期待下一次重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