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创伤如果没有愈合,我们就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想法;如果我们用健康的方式把伤痛处理好,我们的信念也会随之改变。
人生若只如初见,他还是曾经那个少年吗?
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结婚后的夫妻总是相互抱怨当初看走了眼:
阿娇诉苦阿明不上进、没主见。阿明总说阿娇又懒又爱抱怨...
我敢确信,初遇时阿娇不是这样想的:哇,他真个不折不扣地懦夫,我希望他向我求婚!
阿明也肯定不会这样想:好一个喋喋不休的女人,幸好没有人先我一步找到她!
如今为什么在彼此的眼里都这样差劲呢?
其实,这是每对夫妻、恋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相爱的时候总是春光明媚,相处后却发现还有枯黄的秋天。
每个人都是一片海洋,当你刚认识某个人的时候,他只是略过了水面;彼此熟悉后,对方就开始进入水下,慢慢下沉,你们愈是亲近,对方就潜得愈深,就愈能看透你的面具和外在形象而发现真正的你。
然而,当你们都深潜入对方的领域时,可能会发现,真正的他或你没有想象的那么迷人。
人们永远不可能放弃爱情,所以只有一条可行之路。
那就是了解自己,才能了解爱情背后的意义。
突破保护层,直面内心恐惧
为了追你,他每天来楼下送花,被你拒绝,在倾盆大雨里占了一夜。也许你认为他是无可救药的大情圣,为了向唯一的爱人证明心意,就算是死也在所不惜。
但那真的是爱吗?还是需求不满而又觉得自己很无能?
人们恋爱的真正原因,往往不是自己所想的那回事。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当我们发现自己内心的需求渐渐不能被Ta满足时,各种矛盾就开始出现了...
能解决这个矛盾的人只有自己,深入认识自我,直面内心恐惧,成熟、独立起来,而不是期待对方改变。
在《原生家庭》中,我们认识到自我性格的缺陷都来自潜意识,来自我们的孩童时期。
孩童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若未得到满足,会出现这几种偏差行为:
——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
——权力斗争(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
——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
——自我放逐(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
对于伤痛、需求、罪恶、害怕,以及耻辱的保护机制,是在个人的过去经历中逐渐建立起来,使得我们在情绪上,并不如身体以及智识上来的成熟。
为了成为一个情感成熟的成人,重要的是要突破这个保护机制,并正视我们的感觉,才能发现心灵最惊人的秘密。
拥抱幸福的3个原则
如何突破“小我”的保护机制,揭开伤口,自我疗愈呢?我从书中提炼了以下几个方法:
a.对错不重要,从冲突中认识自我
每一次发生矛盾,不要停留在孰是孰非的表面问题,僵持不下。
静下来,认真体会此时的感受,暂时放下立场。
恐惧与无知是造成所谓的“亲密关系失败”的两大原因。
越了解隐藏的陷阱,我们就越不会被无知所控制。
b.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再沟通
静下来后,我们先用以下的清单检索自己潜意识,你会更好地与爱人沟通。
1.我想要什么?
2.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
3.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4.我或我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
5.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6.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7.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8.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客观看待问题,不做情绪的奴隶,利用冲突的契机深入认识自己,我们的心智会越来越成熟。
c.跳出思维的围墙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树立正确的信念:
1.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
2.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
3.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4.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责。
5.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
6.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以它们为原则来分析解决所有的问题,利用每件小事提升自己的心智。
悟本自足,知行合一
自古以来所有的圣贤之人一直在尝试告诉我们这个道理:“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些什么,而是你是什么样的人。”
不要只是为了维护小我,获得价值感和认同,为了做事而做事,做事时不可脱离自己的本心。
当你说话时,要让你的话语发自于爱。
当你沉默时,要让你的沉默发自于爱。
当你骂人时,要让你的责骂发自于爱。
当你与伴侣相互保护时,你们彼此的保护也应该发自于爱。
让爱在你的生命里生根,你发自内心的行为,会给他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与此同时,你的心智也会不断成长,不再被原始的、固有的情绪思维所困扰。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好文章也分享给朋友们共同成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