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作者: 姗仔was | 来源:发表于2020-11-20 18:50 被阅读0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性活用等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朗读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师生共同研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文相关知识,把握文意,理清说理思路,把握说理方法,延伸拓展,深化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品味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讲淮海战役中民工支前导入:得民心者的天

二、资料助读:

  孟子与《孟子》

  孟子,名 ,字 ,邹(现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 、 、 。他是 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 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 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著书立说。 是孟子及其*万章等著,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及句子停顿。

  2.听了课文的朗读,你知道怎么读了吗?关键是读出文章的气势。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吧!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学习文言文朗读是第一步,那么接下来第二步我们该做什么了

  呢?好,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翻译课文,弄懂课文意思。不懂的做上符号,待会可以举手提问。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五、研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背诵思路。

  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

六、讨论课文论证的语言:逻辑严密、气势磅礴(对比、排比的运用)

七、小结:孟子借谈作战取胜的条件来阐明他的政治观念。

  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才能治理好国家,让国家长治久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pe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