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蜀汉分舵第十一期训练营
王丽聪+杨守平班+第一周第三次作业

王丽聪+杨守平班+第一周第三次作业

作者: 王丽聪_waters | 来源:发表于2017-10-26 23:07 被阅读10次

一阶段。  片段三。

《别装了,其实你没病》P161页

R•阅读原文片段

围绕未来的目标想办法

我们再来做几个比较吧:

1、孩子:“今天晚上的作业太多了,英语、数学、语文一大堆,好烦啊!”

第一种家长:为什么你一提到写作业就烦呢?作为一个学生,不想写作业,你想干嘛?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这些熟悉的话,让孩子觉得,他还不如不告诉你呢!我做作业已经很惨了,向你诉苦之后,得到的结果却是——更惨。

第二种家长:“学习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作业多,感到烦很正常啊,那么你看看,待会你是先写数学,还是先学语文呢?另外,要不要我帮着你看时间?每隔五十分钟,你就休息十分钟,好不好?”

听到这些话,即使孩子不会按照你的建议去做,至少它也能够感觉到你和他是“一伙”的,因为你可以和他一起想办法,说明你相信他是可以完成作业的。

2、员工:“领导,我这个季度的销售任务完成得不是很好。”

第一种领导:“为什么呢?你有没有分析过原因吗?为什么别人都能够很好的完成呢?为什么你就不能像他们那样努力呢?”

听到这些,员工首先感到的是被否定,更不要说被尊重和被信任了。他还有多少心思去解决工作问题呢?

第二类领导:“你来找我说这些,我相信你已经做过很多思考了,而且看起来你的压力也很大。现在,我们换个角度分析,假如下个季度你的业绩能够有一些很好的改善的话,你觉得你肯定是做了哪些新的尝试和突破?

。。。。。。。。

由此我们看到,以往我们的思维习惯中,总是认为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问题似乎就解决了。其实不然,除了朝向过去,探究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之外,我们也要学会,朝向未来,多问问自己怎么办。

拆书家引导:

围绕未来的目标想办法,是《别装了,其实你没病》中提问技巧中的第二步。在判断某个问题,不适合用分析原因的方式解决时,坏得方式是抱怨、指责,好的方式是先找解决问题后的目标,根据目标来提问。

这一步比只关注改进的行动,目的性更强,容易引起对方的共鸣。

好的方式是:1、换位思考,与对方共情2、找到问题解决后达成的目标3、通过提问,把为达成目标而分解的任务表达出来。

A1:朋友的生意不好,业绩越来越差。他也很苦恼,到处想办法,我看他苦恼,我也想帮他。我就说你为什么生意越来越差啊?你好好想想,肯定是哪里没有做好。其他分店可以做好,为什么你这店就差那么多。要赶紧赶上。朋友就觉得很烦,我还不厌其烦的跟他分析半天,但是他因为心里烦,什么都没有听进去。

我觉得可以在他苦恼的时候说。我理解你,刚开始城一个店很辛苦,又没有经验,慢慢来,不着急。你想下个月业绩做到多少?那平均下来每天要做多少业绩。哪些地方需要提高和改进?这样才能一步一步打开朋友的心结,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A2:生活中要多理解周围的人。多站在别人角度看问题。然后要多运用目标法来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丽聪+杨守平班+第一周第三次作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pl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