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电子游戏,绝大部分家长都会咬牙切齿:游戏让孩子沉迷,不爱学习,还会毁掉眼睛,实在是十恶不赦。
但是如果是用强制手段把孩子和游戏强行分开,以后孩子迟早会有家长管不到的那一天,比如上大学或工作后,如果没有对游戏的抵抗力和控制力,那么很有可能会在那时候产生网瘾而不能自拔。
那么是否可以既让孩子玩游戏,又把游戏化害为宝呢,其实是有办法的。
比如孩子1个小时的作业要写4个小时,说明孩子自控力弱,外驱力不足,如果用游戏作为外驱力能加快孩子完成作业,是否一举两得呢?
具体这样做:通过一周的观察和记录,找到孩子完成作业的舒适区,大概了解孩子每项作业的时间。然后利用模块化时间表,把孩子的作业分成四个模块,大约10分钟的作业,可以给孩子15分钟,告诉他节省的时间就是他玩游戏的时间。每个模块完成后,他可以休息,也可以兑换游戏。当然,如果他不立即兑换游戏,积累到完成所有作业再玩,还会获得相应的红星奖励。
假如孩子第一模块节省了5分钟,第二模块节省3分钟,第三模块节省4分钟,第四模块节省3分钟,共计15分钟。他选择完成作业一起玩,结果孩子玩15分钟游戏,获得5颗红星(3分钟换一颗红星)。这种方式孩子写作业用眼45分钟(中间休息3次,分别是5分钟、3分钟、4分钟),玩游戏用眼15分钟,共计1小时。
如果没有用这种方法,孩子作业写4个小时。用眼睛4个小时和1小时,两害相权取其轻,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另外,孩子4个小时都在写作业,没有时间玩,体验了4个小时的挫败感和失败效应;如果只用了45分钟就完成作业,还能玩15分钟游戏,并获得5颗红星,孩子体验的就是成就感和成功效应。同时,孩子慢慢地也会对作业“减负”——减少负面评价,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正面反馈非常重要,它能帮助孩子将外驱力转化为内驱力,将来有一天也许会对学习感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