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习惯养成的起点是内心的认同

习惯养成的起点是内心的认同

作者: 22QQQQ | 来源:发表于2017-09-07 19:38 被阅读0次

    这里所说的“习惯养成”,不仅包括一般所说的“培养做某件事的习惯”(比如每天跑步),也包括“改掉某个坏习惯”(比如戒掉自己的抱怨),因为改掉坏习惯的过程,就是建立一个代替这个外习惯的良好习惯的过程。因此,下文所说的“习惯养成”,既是指培养某种良好的习惯,又是指改掉某种不好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乃至保持,不是从具体的行动开始,而是从心理学的学习开始。

    小孩子天生善于模仿,他们做事不需要明白原理,只要依葫芦画瓢,耳濡目染就可以学得八九不离十。如果儿时被严格要求,小孩子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但是,有些小孩子儿时养成了很好的习惯,长大后却将原有的好习惯全部抛弃,还沾染了一身坏毛病,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想,区别就在于孩子在养成习惯时能不能“理解”这些好习惯背后的意义。在培养习惯时,孩子“做到却不知道”、“做到了却理解错误”都是有风险的。举个很常见的例子。同样是“写完作业”,如果家长只是单纯地强迫孩子“写完作业才能去玩”,那么孩子就算在家长的监督之下总是先完成作业再去玩,在失去监督之后也很有可能“患上”拖延症,即使孩子已经成年了很多年也可能是如此;而家长如果在让孩子“先完成作业再去玩”的同时还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明白了做事分清轻重缓急的好处,那么孩子就能自发地认同“优先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的好处,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自觉将学习和工作摆在娱乐之前。优秀习惯的养成,根本在于对于“养成好习惯”这件事的深刻认同,这种认同不仅仅是要明白道理,还要对这个道理有着切实的体会。

    但是,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他们自己本身就有各种缺点,这些缺点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消极地影响了我们。此外,父母不可能通过言传身教让我们“深刻地认同”天下所有的道理。再者,子女也并非只是和父母相处,他们和朋友、同学等其他人的相处时间可能比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要长得多。这意味着即使父母是完美的,我们仍然会受到各种不良的影响。例如,父母不抽烟,可是我们却因为朋友的影响,认为吸烟很酷而且可以缓解压力,从而养成了抽烟的习惯。绝大多数人在思维方式上或多或少都会有缺陷。这些缺陷表现在外在行为上,就是各种无意识的自动化行为不良行为模式——各种坏习惯。

    反观人们养成的种种良好的习惯,它们没有一个是让人们感到痛苦的,相反,这些习惯都是建立在我们深刻认同的基础上的——跑步者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让自己感到愉悦,积极的外语学习者因为外语让自己交流更加便利,眼界更加开阔而乐此不疲,早睡早起让人感到精力充沛……好习惯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好处,以至于我们无需外力强制也会自动完成这些行为。

    当然,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有马太效应的。越是在某个方面已经养成良好习惯的人,越容易其他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原因之一在于,很多习惯其实是彼此联系的。例如,一个人养成了早起跑步的习惯,那么他为了跑步,还要每天早起,为了早起,每天都要早睡,而且为了“持续跑步”,他可能还会养成更加健康的饮食习惯……其次,越是在某一个方面具备良好习惯的人,越是能够体会到良好的习惯对自己的助益,也就越乐于在其他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再次,“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虽然形式上各不相同,但是实质上都是一样的,例如在时间紧张时仍然保质保量完成练习、在长期的训练后却感觉到暂时的退步……一个人已经养成的良好习惯越多,意味着他对于这些困难经历的越多,遇到这些暂时的障碍时也就更加心平气和,更加不容易放弃。

    既然各种习惯的养成的关键在于对特定习惯的内心的认同,那么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就需要首先完成心理认同的建设。这个“心理认同”的建设过程非常长,甚至可以说是有始无终,需要我们不断地行动。看看现实生活就知道了:“懂了那么多道理,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说的就是道理虽然很对,但是大多数人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也就没有把它们转化为日常生活中良好习惯的动力,以至于最终“道理还是那个道理,你还是那个你”,两不相干。

    那么,如何建立对于特定习惯的内心的认同呢?

    首先,可以尝试养成“微习惯”,并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细心体会自己的进步。所谓微习惯,就是将自己所想要养成的习惯微缩到自己可以轻松完成的程度,让自己对“养成习惯”的焦虑降到最低。例如,每天跑1公里你可能坚持不下来,但是“每天至少慢跑五十米”就很容易超额完成了。在养成微习惯的过程中,要不断体会微习惯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要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好习惯哪怕再“迷你”也是好习惯。

    其次是读书,尤其是心理学、脑科学等科学类书籍。这个世界上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只是在不同的场合说法不同、论证不同而已。多读书就是为了多见识不同的说法和不同的论证,见得多了才更加容易认同其中的道理。读心理学的书籍可以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破除各种潜在的、不必要的偏见、恐惧和焦虑。很多人之所以懂得那么多道理还过不好一生,正是因为心中有各种不必要的偏见、恐惧和焦虑。一个不知道习惯养成规律的人,在自己长期坚持却出现暂时性退步时,很可能因为自我怀疑最终半途而废,但是如果他事先读到过科学家对习惯养成过程的研究就会知道,暂时性的退步是正常现象,是人在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的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环节,那么他不但不会感到沮丧,反而会因为明确知道了自己处在习惯养成的哪个环节而更加笃定。

    再次,多和那些已经养成了良好习惯的人接触和交流。有些时候,书中讲了千百遍的道理,都不如身边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更有说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希望大家都能最终养成让自己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习惯养成的起点是内心的认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qw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