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抱怨是在归咎,是在分配错误,可实际上抱怨常常不是因为被抱怨者真的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抱怨者的需求和期待没有被满足。
爱抱怨的人,擅长说不想要什么,却不懂得说出想要什么。别人不是我们肚子里的蛔虫,并不总能准确地判断出我们真正的需求和期待是什么。
抱怨导致矛盾升级,常常是因为对人不对事的沟通习惯:把当下的事件扩大到批判对方的性格缺点,把偶尔的坏表现扩大到长期表现。
这种扩大式的否定评价,让对方感到被诋毁,他会进入防卫反击的状态,他要么激烈地为自己辩解,要么消极沉默以对,或者反唇相讥。这样的抱怨只会促使对方更加固守让你讨厌的行为,而非改变或弥补自己的做法。
那么有没有比抱怨更高级、更成熟的表达方式呢?
心理学家海穆·吉诺特提出了“XYZ法则”:“当你做了X,我感到Y,我希望你能做Z。
”对人不对事的抱怨:你天天就知道玩手机,一点都不关心我。
XYZ法则:我和你说话的时候你心不在焉的,我感到自己被忽视了,我希望你能先放下手机认真听我说会儿话。
XYZ法则包括三部分:事实+感受+需求。这种表达方式坦率直接地表达需求,但冷静克制,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可以有效避免毫无意义的相互攻击。
健康的沟通应该是直接去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通过正面沟通,来梳理分歧,消弭误会,解决问题。
所以聪明人也不轻易担任调解人、仲裁方,即使是两个小朋友之间的冲突也不要轻易卷入,应该让他们学会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面对抱怨的时候怎么办呢?
抱怨的背后其实是未满足的需求和期待,成熟的沟通者就不会把别人的抱怨理解为攻击,急着跳出来辩解和反驳。
他们知道抱怨表面上是在说“我讨厌你……”,其实是想说“我想要……”。
所以他们会认真倾听对方的话语,找出抱怨的背后有什么未满足的需求和期待。
识别伪抱怨
人们抱怨的时候,其实有丰富的潜台词,有更为隐蔽的动机。
伪抱怨主要有五个动机:
1.寻求关注
比如当妻子抱怨孩子不听话时,做丈夫的应该要明白可能她是想要获得你的关注。理解她这个做母亲的不容易,寻求你的关心。
不论和你关系是深还是浅,相处的时间是长是短,人们都需要得到你的关注。
当你把他们所渴望的需求给予他们,或许他们就不会再有那么多抱怨了。
2.推卸责任
他只是想让你作为证人帮他证明:情况糟糕透顶,但都是客观因素造成,不是他的错,他根本无力改变,最好全世界都知道这一点。
然后他们就顺利从拿出行动、改变现状的责任中脱身。
抱怨当然比改变容易得多,有些人一个劲儿地埋怨另一半的缺点,把摩擦和不愉快全都归结为对方的问题,当你替他着急,绞尽脑汁地给他出主意,他马上就嗤之以鼻,告诉你,你的建议不会管用。他其实只是想把自己描述成受害者。
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如果不满意,就拿出有效行动去改变,把自己描述成受害者,无法成为胜利者,永远无法如愿生活。
3.自夸
抱怨某个人的缺点,其实是在暗示我没有这样的缺点,所以我比他优秀。
有人还把抱怨当成是一种显得自己更有鉴赏力的方法,比如抱怨其实尚可的餐厅难吃,比如抱怨大家较为认可的电视情节低幼。
很多抱怨背后隐藏着充满优越感的夸耀和吹嘘。消极地评价某个人、某个事物,是希望别人能够注意并欣赏他们的这种优越性,但往往他们内心更深层次的地方,隐藏着更深的自卑。
4.获得操纵力
在同事、同学、朋友甚至家庭成员之间,人们也是通过抱怨同一个对象来取得共同立场,进而拉起共同对抗的小团体。
他们用抱怨把你拉到他们的阵营,让你和他们站在一起,以便有需要的时候,获得你的支持,你成了他们赢过别人的力量。
比如,有人向同事抱怨,是希望这位同事与他联合,共同对抗管理层或者其他同事,把“我”与他们的较量变成“我们”与他们的较量。
但抱怨者联盟是乌合之众,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
消灭敌人的第一步,是了解他;消灭抱怨的第一步,是读懂抱怨的潜台词。
所以听到别人抱怨的时候,试着去找出这种行为的潜在动机,问问自己:抱怨者需要什么,想得到什么?对于自己,抱怨是一种呼救信号,传递了内心的焦虑和需求,正视它,然后找到比抱怨更好的办法响应这种需求。
而对于别人,了解了抱怨背后的心理机制,我们可以更清醒地对待别人的抱怨,不轻易响应、卷入别人的抱怨。
同时不把这种了解当成鄙夷的武器,而是多出一重理解和慈悲。他们不过是困在某个处境的可怜人,需要关注和认可。
所以,当他喋喋不休向你抱怨的时候,不如真诚地问一句:“你很痛苦,有没有什么是我能为你做的呢?”
所有人都期待和谐愉悦的生活,既然觉得抱怨的自己面目可憎,既然抱怨会惹人厌烦,会把我们困在消极互动里,会增加分歧和误解,产生间隙和隔阂,我们何不停止抱怨呢?
个人感想:
当着当事人的面讲出一些建议的话,那你们是真的朋友。和第三方讲当事人的坏话,那说明你对当事人还是心存芥蒂,你不敢直言不讳,说明你心里对当事人有小九九。
我和g有一个共同的朋友l,l是个非常喜欢抱怨的人,前几天,l竟然和g抱怨我的不是,而且是扩大式的否定评价,这真让我感到被诋毁,所以我并不觉得l把我当朋友。
我和l之间的事情,她不好好地和我来沟通,反而寻找第三方来发牢骚,抱怨,甚至是诋毁,我就觉得挺心寒的。
我确实也觉得她和我抱怨时她的心理与文章所说的那几种心理上是有重合的。
所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读这一章真的挺有感触。
越发觉得,沉默是金是个真理,有的时候,闭嘴好过无休止的抱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