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饭的时候,妈妈说到老家爷爷打灶和小叔在国庆节喊奶奶去山东的事情。
打新灶的想法是国庆节爸爸回来提出来的,最后是二姑爷找人来一块打的,水泥和沙是幺舅公拉来的没有收一分钱的那种,加上二姑爷打灶是没有算工钱的,这便是实实在在的人情。爷爷是个老实巴交的人,喜欢直来直去的一根筋,很多事情只考虑自己单方面的需要,有时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从小的耳濡目染自己在这几年才意识到一点,扯远了。回到家爸爸立即给爷爷掏了一千块说,这是打灶的钱,我不知道这1000块钱是怎么算出来的,爷爷接了没说啥。可是当我们准备离开家的时候,爷爷又把这1000块钱递给爸爸,但是爸爸没有收,妈妈在一旁说递来我就收着,我非常惊讶于他们截然相反的态度。一个要给,一个给了要还回来,一个说给回来就收。
首先,关于灶台重打的问题,已经说了很多年,因为过年回来用那旧灶台做饭确实挺难的,烟特别大,爸爸小叔二姑大姑很早就提出过重新打灶的想法,但是爷爷就死活不肯,甚至还说:我烧这个灶到死,你们也别想重新打。后来打灶的事情就不了了之。我不知道爷爷是那里来的突如其来的改变。
其次,爷爷有想改变灶台的想法其实挺好的,一来自己方便了,二来子女们回来做年夜饭也方便了。好歹爷爷同意了,灶台顺利完工,投入使用。
最后,我是在弄不明白,爸爸和爷爷为什么要为1000钱推来让去的。为什么一个不好用的破灶,过了这么多年才想起重新弄。
当妈妈说完这些,爸爸只顾吃饭,一句回应的话都没有,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或许是爸爸习惯了沉默,认为自己出钱是应该的,作为老大就应该这么做,但是这事他没有和妈妈商量过,他们俩只要商量某一件事90%的时候都是相反的意见,往往不欢而散,你想说服我,我想让你同意我的想法,最后的做法是爸爸的亲戚事情爸爸处理,妈妈这边的亲戚自己处理,从小到大我非常烦恼这事,既然是一家人面对同一件事情为啥不能统一的处理办法,一年一个样,一年一个说法。
或许家家本难念的经,或许是吵架,我们家是一个人说,另一人死活不回应。
抱怨没有用,唯有提升自己的认知、智慧,才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