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风光无限,如果三句话没有说到与互联网相关的内容,就会让人觉得你已经落伍了。于是,一大批管理者,冲进互联网公司,学互联网思维,学管理方法,但最后成了东施效颦,结果事与愿违。
本章另辟蹊径,专门说说不能学互联网。
1.没有KPI:为什么不能学习微信、小米
没有KPI,并不代表互联网公司的管理的先进性,只是标志创业期企业管理的“阶段性”。
所谓阶段性,是指企业生命周期有三个阶段:创业期、成熟期和转型期。创业期的核心任务是找路,成熟期的核心任务是奔跑,而转型期的核心任务是变道,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管理特性,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KPI,中文叫做“关键绩效指标”,是企业成熟期重要的管理方法,使用过程中需清晰体现战略,逐级分解指标,定量定性结合。
2.免费:你的边际成本为零吗?
提供免费服务,再靠卖别的东西来赚钱,这是典型的“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买单”的互联网思维。
但,这仅仅是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而不具有普适性,其前提条件是边际成本为零,需要三个适用条件:
高频,接触频次越高,才有机会在免费之后推荐收费服务,完成商业闭环;
刚需,满足客户真正的需求,而不是伪需求;
零成本,必要条件,必不可缺。
3.福利文化:别把成功的果当成因
看到谷歌食堂超级好的伙食,回去迫不及待开始效仿,员工不但没有燃起工作激情,反而越来越懒惰,这就是典型的倒果为因,把福利文化这个果,当成了谷歌成功的因。
并非不能学习这些公司,而是要用正确的方法学,如:
要学习必须要会穿越,要学习大公司的小时候;
要学习就不能任性,不能仅仅去看那些容易的、好玩的,而要学真正需要的;
要学习就不能迷信,企业创始人的成功学很有可能是毒药;
要学习就要有系统,要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并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既要用系统论的方法看待成功的企业,也要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失败的企业。
4.极致体验:市场竞争究竟是在争什么
用户的需求一直在变,极致体验并不永远是需求的核心。
当人无我有的时候,功能本身比体验更加重要;
当人有我优的时候,体验最重要;
当人优我廉的时候,又好又便宜更重要;
当人廉我转的时候,寻找新大价值网更重要。
当然,不能学互联网也绝不仅仅只是这几个方面,但通过这几个方面提醒我们,没有什么学习是轻松的、简单的、表面的、永恒的,要学习必须要因时因地因事因需,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浅尝辄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