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看电视,结良缘

作者: 临湖风 | 来源:发表于2023-04-11 18:46 被阅读0次

    上世纪七十年代,大队花300多元从观前街人民商场买回来一台9英寸孔雀牌黑白电视机,供社员观看。电视机小得像只木匣子,光洁的弧面玻璃屏幕占据电视机正面的主体面积,右上方最大的旋钮是频道调节钮,三个小的分别是对比度调节钮、光亮调节钮、音量调节钮,后上方是两根可一节节拉伸或收缩的天线,关系到电视画面的清晰度。

    大队部的电视机平常不开放,只有到了国庆、元旦、春节或遇国家重大活动才允许社员去观看。后来,有的小队也购买了电视机。邻村小队就有一台,放在队长家里。每当夜幕降临,三村四巷的乡亲都涌到他家看电视,大家对播放的节目来者不拒、百看不厌,地方戏曲、歌舞晚会以及后来兴起的电视连续剧更是看得津津有味,一直要看到深夜屏幕出现雪花、发出一团持续的噪音,才依依不舍离开。队长倒是很包容和气,从来没见过他脸色难看的时候。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连续剧的风潮吹进大陆,有香港出品的《上海滩》《霍元甲》《神雕侠侣》,台湾出品的《一剪梅》《几度夕阳红》,日本出品的《血疑》《排球女将》等,大陆本土也制作了《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作品,风靡神州大地。那时,队长家的小女儿与我同岁,皮肤白净,面孔标致,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甩着两条浓密黑亮的辫子。我心想,要是把这样的姑娘娶进门做媳妇该有多幸福啊。高中毕业后,我连续复读了几年,也没有实现大学梦,就进县属工厂当了一名电焊工。到了男婚女嫁的年龄,父母便托媒人去队长家说媒,队长家的小女儿看我老实本分,是个可依托终身的人,就应了这门亲事,做了我媳妇,队长做了我丈人,幸福如期而至,就像八月半的木樨花一样悄然开放。完婚那年,妻子陪嫁的嫁妆里带过来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她在乡办厂上班三班倒,没工夫看电视,就主动提出不如把电视机放在阿公阿婆房间里,让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不用出门也能看上电视。父母看着儿媳带来的电视机,笑逐颜开,这儿瞧瞧,那儿摸摸,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女儿出生后,我们更忙了。妻子上夜班的日子里,我夜间要照看女儿,自愿割舍了看电视这一大爱好。女儿上幼儿园后,村上好多有条件的人家都购置了彩电。我寻思着也想买台彩电,可工资收入太低,要一年不吃不喝才买得起。那时私人办企业开始放开,同事杨师傅家在蠡口,他儿子开了一个家具作坊。有一次,杨师傅问我:“小徐,下了班阿愿意到我家里去做生活?”我说:“要与家人商量后再定。”说实话,当时女儿还小,妻子又要上夜班,女儿夜里没人照顾实在不放心。“黄昏头,我来照看妹妹吧。”母亲知道后,马上把夜里照看孙女的事揽了过去,打消了我的顾虑。就这样,我下班后骑半个多钟头自行车,到杨师傅家里做焊接。焊家具是计件活,全靠手脚快,一个黄昏能挣二三十元钱,常常要焊到半夜十二点才歇工,困乏难耐,眼皮打架,有时骑车回家的路上就半醒半睡地打起瞌睡,有一次连人带车栽进水沟,惊出一身冷汗。为了早日买台彩电,我一直断断续续坚持做了一年多,挣到了两千多元。

    那是个稻谷飘香的时节,我怀揣那些辛苦钱,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兴冲冲前往观前石路商业圈转了一圈。恰逢石路国际商城搞展销,看到25英寸的创维牌电视机各方面性能不错,价格优惠,就痛快地买了一台。崭新的彩电运回家,摆放在房间柜子上,通上电源,清晰亮丽的电视画面呈现在眼前,妻子和女儿难抑心中喜悦,满脸洋溢幸福的微笑,那一刻,我作为丈夫和父亲,感到无比欣慰。那台彩电看了许多年,即使旧了也不舍得扔掉,它凝聚了我辛劳的汗水、对妻女的一往情深。

    老村庄拆迁后,我把那台彩电带到了厂里。当时女儿读高中住校,夫妻俩住在胥口上供路租的厂房里,几年后在陆慕拿到了回迁房,也没有再买电视机。后来盖好了自己的厂房,乔迁那天,那台老彩电也一同搬进了厂里。


    此文已刊发《扬州晚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看电视,结良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ag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