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考、思维
反思罗冠军等反转事件:千万别陷入这个误区,成为被利用的“工具人”

反思罗冠军等反转事件:千万别陷入这个误区,成为被利用的“工具人”

作者: 精读君 | 来源:发表于2020-09-22 10:44 被阅读0次

    终身成长词典已上线1397/10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536天

    01

    “爱你,才要强暴你。”

    梁颖在自己的社交主页上,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声泪俱下控诉自己的前男友罗冠军。

    文章指出,前男友以强奸的手段逼迫自己成为他的女朋友,并多次侵犯侮辱,造成其意外怀孕并打胎,对自己的身体及心理产生极大伤害。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瞬间成为社交网络的焦点,迎来超44万的转发。

    罗冠军自然也成为众矢之的,不仅P着“强奸犯”的照片被广泛传播,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等各种私人信息都被曝光,他的家人也被波及,电话短信轰炸。

    随后罗冠军及他的姐姐开始澄清,但却很无力,哪怕女方没有拿出任何一个证据。

    舆论风向全部一边倒,男方被迫没了年薪20万的工作,全家都在承受网络暴力,甚至稍微提出一些质疑的网友,都会引来几百条谩骂。

    “一个女孩子,会拿自己的清白开玩笑吗?”

    许多人拿着这个不是证据的证据,佐证梁颖的清白。

    这时,男方拿出两人的聊天录音,说着“他们可不管,证据确不确凿”的梁颖让大众开始有些怀疑,这不太像是受害者的态度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细节被网友挖掘,大众也越来越发觉,梁颖破绽百出。

    其母亲口承认:“如果不是你分手没处理好,也不会污蔑你强奸”。

    越来越多的实锤,表明罗冠军被冤枉。

    事件发生大反转。

    梁颖表示愿意向罗冠军道歉、澄清事实并寻求庭下和解。

    罗冠军表示毕竟两人曾经是情侣关系,放弃对梁颖的刑事控告。

    至此,闹得满城风雨的《爱你,才要强暴你》宣布剧终。

    但也正如罗冠军所言,即使已经证明了清白,自己也早已“社会性死亡”。

    并且会像电影《狩猎》的卢卡斯一样,永远会有人相信“我做了”,一辈子生活在阴影之中。

    02

    后真相时代,近些年来反转新闻似乎早已司空见惯。

    从“春秋两不沾”到“苟晶两次高考被顶替”,再到现在的“罗冠军事件”……

    无不例外都是从事件爆出时的全网跟风谩骂,再到突然反转后的舆论突变……

    在理性与情感的交锋中,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让情感占据上风

    我们的同情心告诉自己,“一个女孩拿清白出来赌,怎么可能是假的?”

    但事实证明,真的有女孩这样做。

    舆论是一种力量、一种手段,其本身并没有判定是非对错的能力,能举起舆论之剑的是大众

    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之前,我们往往忽略了“人性是复杂的”这一事实。

    有心之人带节奏,舆论风向的一边倒,都轻而易举地使我们忘记理性判断,跟着前方所谓“正义的旗帜”,去做一个“正义的人”。

    而太多反转事件告诉我们,事件真相也许不是所谓“受害人”嘴里的事实,也不在所谓“加害人”的澄清声明里。

    可自诩正义的群众,却合力扛举着舆论的剑,闻风而动,成为梁颖口中那些“可不管证据确不确凿”的他们。

    “他们”像无头苍蝇一般,沦为别人操纵舆论的工具,最终伤人伤己。

    03

    网络上曾流行一句话:“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当某个人发表一个观点时,就会有人回复“+1”“+10086”以示赞同,还有简洁明了的“NSDD(你说得对)”。

    当人们在信息浪潮面前,只会一味去消费别人的观点,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可以成为有价值信息的输出者时,就只是一个附和的傀儡。

    因此,有人把它称之为消费者思维

    就拿读书来说。

    消费者思维的人,常以阅读为主,而极少对阅读过的内容进行自己的理解,只是一味地囫囵吞枣,把更多的知识装进脑袋中,却没有花时间消化。

    精读君的终身成长词典词条《149:思维水平》里提到,这样的思维只到了信息输入层次,而没有进入信息加工与信息运用层次。

    那要如何突破这个误区呢?

    莫言在聊写作时,说过一句:“那些人云亦云的思想,其实不值得写到小说里去。”

    他提到蒲松龄写龙的细节:

    他写一条龙从天上掉落在打谷场上,没死,但动弹不了,这时有很多苍蝇飞过来,落在龙的身上。龙就把鳞片张开,很多苍蝇钻到鳞甲下边,龙突然阖上鳞片,把苍蝇都夹死在里面。

    这个故事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蒲先生也肯定没见过有龙从天上掉下,但他在细节方面描写得准确、传神,让我们仿佛看到龙在打谷场上用鳞甲消灭苍蝇。

    这个细节很有力量,让一件子虚乌有的事具有了真实感。蒲先生对细节的想象力让人叹为观止。因为他写的细节符合常识,是根据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可以想象到的。

    因此他提出要掌握观察生活的技巧:

    “每一个人每天都看到许许多多的事物,走马观花式的观察,没有太大的用处,应该观察别人没有观察到的东西。”

    就拿谭松韵母亲车祸案,那个长达577分钟的庭审来说。

    一开始被传播最广的,是说“被告的检验样本丢失、监控丢失、嚣张到说当庭撒尿;

    相关证人、被告纷纷“失忆”,发言模棱两可,不记得,不知道。”

    这些言论瞬间煽动大众情绪,直接动摇了人们对法律的信心,只觉社会不公,甚至跑去骂公检法。

    随后,有人看完了近10个小时的庭审,并证明以上断章取义的细节,并不是事实的全貌。

    4个千万粉的大V,因为首发或转发这些不实信息被封号。

    因为愤怒焦虑,大众再次成为工具人,被添油加醋过的“真相”所利用。

    因此,如果要像莫言所说的“观察别人没有观察到的东西”,就得不被别人观察到的东西牵着鼻子走,而是独立思考、自主求证

    别再一味相信别人看到的、消费他人观点,成为只会复读、装着他人思想的空壳。

    记得有位历史学家说:“一个没有自己观点的历史学家,或事实上任何人,不会太有趣。”

    有趣的灵魂无法靠他人赋予,而需要自己创造

    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思罗冠军等反转事件:千万别陷入这个误区,成为被利用的“工具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ai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