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相随时文辞过于伤痛,就有无病呻吟之嫌。要我看它太绝对,凡事多有对立面……
那么痛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此前我从不会去思索这么高深的问题,经此,我更懂得为何先哲说悲剧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
可毕竟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我们感知世界一定还同时获悉和它打交道的方法,我管他叫原钥匙。所以,究竟怎样做才能摆脱这种痛苦?
别怪我泼冷水,直言它很难。寻常人家容易经受不住这种痛,撕心裂肺又难舍难分;文思敏捷的会好些,也因为他们拥有一把原钥匙。
所以我们看到古往今来太多人粘着浓愁哀思,挥墨便是永恒。文化的魅力便来源于此,最近在看部纪录片《文明》,大概这和博物馆的内涵如出一辙。
我看到——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割不断的骨肉亲情在动乱中衬得格外情真意切、意味深长。
然后是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柳宗元尝试豁达、隐忍,他做到了吗?从诗中推敲他做到了:他包含痛苦而迎阳微笑,诗作有强说闲适之嫌还能摘得诗画桂冠!
然后出现分叉……
你或许李白那般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虽孤独苦闷、无人体察,也乐观豁达,孤傲不羁些也好;
或者效仿张九龄,渐渐参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然后惆怅意消,不急不缓行走在世间,走得不必优雅,但自感从容。
个人认为走深沉路线比豪放路线难多了,所以要经受更多……跳脱很难,如果到了那一步,我以最重笔名会木的身份凝望你,希望你不会泯灭。
所有逼迫其实都来于自己。一位简友这么说来开导我。我倒觉得人生就是这种逼迫的存在形式 因此我们生而相同又彼此不同。
还有位简友我们在互通简信时他为我忧虑,担心看的书太深沉、太消极,以至于我陷入某种情感无法跳脱。这让我想到探索方法应对这种变更……
这些书我倾向于不读,当下雨的时候。可遇到特别喜爱的且全书充满人性之光的,慢慢生命不息与坚强意义的,还是建议读的。
之前说到我真的真的不希望这类人泯灭、沦落,可毕竟有这种情况,世事艰难,不容得你我对此抱有幻想!
作为经历者,劝你的话不多说,因为这场磨砺无可替代、爱莫能助,经过了就算没有柳暗花明,仍旧路漫漫,其中收获你知!
而道听途说或者目击这些事如何?劝你对这些人多分善意、收些锋芒。经历过,所以特别感谢我的一些朋友、书友、笔友,毕竟雪中送不了碳也不好用匆匆身影吹散弱者身上的余温嘛!
然后呢,从中汲取教训。或许说得太笼统了,就是说逐渐明白它的残酷,这毫不亚于自然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而你呢?于千千万万人海中普通平凡的你,依旧有着独特的价值观,他可能一时不能和世界观交融,有偏差,但总会抵达——只要不沉沦!神经适当紧绷吧,肩负一些崇高且有意义的事情上路,助力伴你同行是真!
有时本真是种不错的动力源无论如何最后还是想说,让我们微笑(Let us smil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