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从书的名字就给人感觉是一本介绍工具的书,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他的副标题“最有效的大脑思维整理术”,其实这才是重点,这本书的名字叫《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最有效的大脑思维整理术》,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关于思维整理的书,而不是一本写文具的书,虽然在看完这本书后,我买了A4的方格拍纸簿。
这本书的作者宣称使用方格笔记本会改变你的人生,学业脱颖而出,事业蒸蒸日上,这些改变源于你使用方格笔记本,这些源于你改变记笔记的方法,到底有没有这么神奇呢?
读了这本书后,我的答案是,有也没有。
如果你的关注点在方格笔记本,估计你也就是会使用方格笔记本而已,充其量会记笔记。但实际上这些不完全是方格笔记本的作用,而在于你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方格笔记本作为工具,他的作用是提供了一种练习的方式,因为你使用了这种工具,你的思维方式就下意识的被引导,就像肌肉一样,越练越有劲,最后慢慢形成力量。工具是帮助我们不断练习的,是从知道到做到的桥梁。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这本书还是很值得看的。不过今天我写这篇文章,是想谈谈工具和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
前阵子看了不少跟工具有关的书,除了这本以外,还有关于手帐的,关于九宫格和思维导图的。看这类书其实挺无聊的,因为这类书普遍有一个缺点,就是会觉得有点“水”,干货不多。讲工具能讲出什么花来呢?(额,其实话不能这么说,我自己去年也写了一本和工具有关的书,即将出版,不能自打脸)。尤其是年前看亚马逊上台版的那本九宫格的书《曼陀罗九宫格幸福行动手帐书》,花了我90块,结果买回来书只有60页,60页啊,超级薄,然后一个袋子里赠送了一个九宫格手帐和一本便利贴,便利贴很新颖,是思维导图样式的,第一次见,条件反射般的去某宝搜,居然没有同款,不能够啊。好吧,就当我花90块钱买了个本子和便利贴。
这便利贴其实就是将思维导图的框架画在了便利贴上,很新颖。正好出版社寄来书稿需要阅读,索性先拿这个便利贴把书的框架写下来。于是我就这么动手去做了,一张便利贴对应书的一个章节,仔细梳理书的结构,然后画成思维导图。因为便利贴上有画好的思维导图框架,所以直接填写就可以了。但是写着写着,却发现了这其中的奥秘。
平时我写便利贴就像贴标签一样,属于发散性思维,脑子里有什么写下来而已。虽然也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知道读书先读读框架,但是,恩,你懂的,知道和做到还是有一定距离。
这次用了这个画好框架的便利贴,自然而然的就会按照章节,逻辑结构来记笔记。我在猜想如果我只是拿一张普通便利贴,我会不会随手画一张思维导图来总结每一个章节的内容呢?我猜我不会。
这其实就是工具的作用。
每一类工具的背后,都有一种思维方式。将这种思维方式变成行为习惯,工具就是最直观的实现方法。思维导图便利贴,就是让你练习使用思维导图的工具,随着你使用的次数越来越多,这种思维方式被练习的次数就越来越多,次数再多,再重复,慢慢的,这种从中心主题,到分支子主题的思维导图思维方法就会变成你的习惯,而这些习惯,也会影响着你的行为。这其实就是工具的作用。
忽然想起来,在上一期三人行沙龙的时候,一个女生拿着一个A4的大本子进来,在大本子中心,画了一个小人,然后写上了这次分享的主题,她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这个笔记是她提前准备的,她会用这个来记笔记。
分享结束后,我看了她的笔记,再看看我的笔记。我觉得我的笔记就是“代谢不良的笔记”,除了自己能看懂,其他人看不懂,找不到重点和逻辑,再过一个月,我自己能否看懂都是个问题了。而这个女孩子的笔记,我一眼就能看出来重点和逻辑,这就是差距。
差距在于我只是随便用一张白纸随便记录,而人家用思维导图,有逻辑的对内容进行取舍和组织。两个笔记,呈现着两种思维方式,这时候你说工具是否重要呢,还是蛮重要的。
几年前就看过曼陀罗九宫格思考法的书,包括后来写九宫格日记,知道曼陀罗思考法,也知道典型应用,但是却没有反复的练习。其实九宫格思考的核心就是从中心向四周发散的思考方法,区别线性思考方法,在纸上画一个大大的“井”字,把主题写在中心,思维立刻变的立体起来,工具就是这么奇妙。关于九宫格可以看以前写的一篇文章《轻松自我介绍三步走——曼陀罗思考法》
所以在使用工具的时候,不妨思考一下,这种工具背后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我自己如何使用工具,如何让工具帮助我练习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这才是重点。会记笔记的人使用什么笔记本,都可以记录出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的笔记,这也许就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如果我们还达不到这种境界,拿一把剑每天练习,时间久了,应该也可以成为武林高手,到时候抛开宝剑,树叶也能成为武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