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习《医学通识50讲 》第3章.医疗活动的实质 14.临床诊治指南:是地板,而不是天花板。
本章节以一个笑话为开端,用医生查房时查阅资料的常见现象,讲述医生看病针对病情灵活运用临床诊治指南。
1,临床诊治指南的定义:针对特定的临床情况,系统制定出的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恰当处理的推荐意见。
2,临床诊治指南的第1个特点,它是地板,保证了最基本最规范的治疗。
1)指南几乎涵盖了临床上所有的常见病以及常见病的所有类别,对同一种病会用到多个不同指南。比如阑尾炎,至少要用到以下4个指南,《麻醉学操作指南》,《阑尾炎诊治指南》,《抗菌药物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2)指南是最基础最标准最规范的方案,医生遵照指南操作,可以避免不同操作者的水平差异带来的治疗差异,从而保证治疗效果,降低风险。比如心脏骤停的病人,无论是大医院的医生,卫生院的护士,甚至不懂医的普通人,掌握了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手法就基本一致,而有了复苏的可能。
3)只能具体到各个环节,清晰的指标,保证了一定的成功率。比如,心外按压的次数是100~120次/分,按压的深度要压到至少5厘米,每按压30次,要给病人做两次人工呼吸。
3,临床检测指南的第2个特点。指南不断升级迭代,保证了指南的科学性、前沿性和实效性,永远是利用最新的证据,给病人制定治疗方案。比如,心脏复苏指南每年都会迭代一次,由以前的按压频率规定大于等于100次/分到明确为100~120次/分,既保证了安全,也让按压者保存体力提供更高质量的抢救。比如美国神经病学学会要求每三年更新一次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指南。欧洲心脏病协会要求每4年更新一次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指南。有些证据更新快的医学领域则随时可能更新指南。
4,临床诊治指南的第3个特点,每个病人都是千差万别的个体,灵活运用指南,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它只是地板,而不是天花板。比如做双眼皮手术时,每个医生都可以依据指南,进行最基本的操作,保证双眼皮不出错。而有经验的医生,在这个基础上灵活运用,指南不仅可以保证不出错,还可以做到审美的精进。比如同样是心肺复苏,ICU的医生和急诊科的医生因为抢救的多,而最有经验。
5,最后读到薄世宁老师灵活运用指南的经验案例,感叹丰富的医疗知识是医疗行业的必备素质,而如薄世宁老师这样有着敏锐的觉察力、高效的执行力以及富有创造力的高手,更是不可多得。
薄世宁:我们制定规则来减少犯错,但只有灵活运用规则,才会带来卓越。
截取精选留言两则:
1,今天的得到是,医生看病时查指南,就像飞行员查飞行手册一样,是规定动作,不要大惊小怪。同时,千万别觉得外行查一查指南也能治病,对指南的灵活运用才是医生的看家本领。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可是会弄巧成拙的。
2,作为医疗工作者的家属,我深知查指南,查up to date是医师们最繁忙的工作。没有哪个行业像医疗行业的工作者这样,需要从毕业起继续不断学习,在高强度的学习、培训中不断为患者服务。为患者带来确定性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医师们自己都缺乏确定性证据支持的时候。循证思维是医师们先天具备的趁手武器,是他们行走江湖的倚天剑、屠龙刀。正因如此,医师们才能在日常工作中“以命搏命”。
指南和循证是医药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精华,这和传统医学的个人“神技”是有严格区别的。我们的生活,是建立在一代又一代的知识积累之上。我们这代人应当努力共建这座知识大厦,铸就我们的贡献,为后人造福。(这也许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