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这个泪有三层意思:一是可惜,二是后悔,三是表演。
诸葛亮的泪是“可惜”的泪
之所以说是“可惜”的泪,说明对于斩马谡这件事,诸葛亮是真舍不得,因为他是真的很喜欢马谡。
前面有篇文章我说过,马良是诸葛亮从荆州一路过来的朋友,好兄弟。而马谡是马良的亲弟弟。并且,这马谡还很有才,一些个主张很合诸葛亮的意。诸葛亮是把他当成接班人来培养的。《三国演义》中著名的七擒孟获就是马谡为诸葛亮出的主意,其中心思想就是要收服人心。
虽然刘备在临去世时,曾经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是诸葛亮可能是想,这马谡能不能重用还可以考察,之前说言过其实,主要是没有安排他重要的任务。说白了,诸葛亮还是对马谡就算是不能说寄予厚望,也至少是抱有希望。
自己心目中这样一位人才要砍了,心中遗憾必不可少,“可惜”之情溢于言表。
诸葛亮的泪是“后悔”的泪
之所以后悔,主要后悔在自己的用人方面。
一是过于自信。诸葛亮一直以为马谡只是缺乏实战的机会,而不是经验。说白了,就是相信,只要给马谡机会,他可以把他的理论很好地转化为战斗的胜利果实。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他才会在这么关键的战斗中选择马谡。
二是有些自私。诸葛亮喜欢马谡,想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而前面也说过,连刘备都不太看得起他,肯定有更多的人是不太信任马谡的。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就需要给马谡表演的机会,让他有一个说服众人的理由。那么,一场重要战斗的胜利就是最好的说服剂。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或许诸葛亮太想给马谡机会了,对于其它后果就想得少了。
诸葛亮的泪是“表演”的泪
虽然马谡失去的是一个街亭,但却导致整个北伐战争行动的失败,不得不全军撤退。对于这样的结果,必须有一个人负责。因此,从追究责任来看,马谡必须死。
前面说了,马谡是诸葛亮的人,自己的人犯了错误,如果放过,自己的一世威名将毁于一旦。对自己的亲信都一视同仁,有错必究,却能够提升自己大公无私的光辉形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