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闲人”
《记承天寺夜游》文本解读
长安区第三初级中学 肖娜
古人喜欢写月,喜欢用月亮寄托思念,表达情感。李白笔下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杜甫笔下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北宋大文豪苏轼也写了很多关于月亮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首首诗歌记录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和感受,这些经典作品在我国文学的长河中永远流传着。
今天我们回到北宋,领悟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走进月夜“闲人”的内心,和他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交流……
元丰六年的一天晚上,苏轼正要休息,忽然一束月光照进屋里,淡淡的,柔柔的……美丽的月色让苏轼再无睡意,心想:这么美的景色怎能不与人分享呢?于是他起身来到承天寺寻找他的好朋友张怀民,想与他分享这份快乐。两人真是心有灵犀,张怀民也睡不着觉,于是两人一起在洒满银色月光的院子里散步。静静的月夜,恬静而又美好……两个志同道合之人在月光下互相倾诉着彼此的心事、遭遇、理想。此时月色皎洁、明亮,月光洒在院子里像水一样澄澈、透亮,竹子、柏树的影子在月光下就像水中游动的水草一样,美丽极了!
面对此情此景,苏轼感慨万千,于是他慨叹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呢?哪个地方没有竹子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他和张怀民真的如自己所说是“闲人”吗?其实不是的。
苏轼,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有理想、有抱负,胸怀大志,希望为国家效力。但为何在会在月夜闲游呢?
这就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苏轼尽管才华横溢但一生颇为坎坷,这篇文章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他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释放之后,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一个有名无实的闲官。苏轼正是在这种人生遭遇下,写下了这样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纵观苏轼一生,不管身处怎样的境遇,始终不变的是他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豁达的心胸。他的人生起起伏伏。苏轼被贬官至此,心情郁闷,辗转难眠,满腔抱负无处伸展,想为国家效力却处处不得志。
所以他称自己为“闲人”,既有自己的贬谪之悲,也有对自己漂泊人生的慨叹,自己不得朝廷重用的郁闷之情。但正因为如此,他才有时间欣赏窗外的美丽月色,他才有空闲出去走走,和好友散散心,也正是这样,他才能放下官场的名利欣赏生活中的美好,领略到美丽的景色和生活中的乐趣。不管怎样,他一直没有失去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理想追求,这也是他豁达乐观胸襟的体现。
短短一篇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可见苏轼精巧的构思和独具匠心的笔法。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称自己“月夜闲人”,其实这正是他品质和性格的真实写照。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心中郁郁不平,一个心系国家之人。
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希望自己如苏轼般乐观、坚强,也希望自己如苏轼般淡然、坦然,不忘初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