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子的一角有几本书,是春节时带回来的。看了一圈,发现了一本《罗生门》。
在我的认知里,《罗生门》是一本很出名的书。现在闲暇,决定好好读一下。
原来《罗生门》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收集的是名家芥川龙之介(1982-1927,35岁)的短篇小说。因为短篇《罗生门》的名气太大,于是书名就直接用了《罗生门》,并且第一篇的短篇小说就是《罗生门》。
罗生门说了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看完后我不禁自问。下面是我梳理的故事情节:
罗生门故事发展梳理
小说看完了,我并没有get到小说有什么特别之处。文字并不优美,甚至有点难读,这应该是我的错,并没有和译者在同一个channel上。那么,特别之处在于思想?
家丁经历了三个阶段:
1、为了活着,想做强盗
2、看到小老太的可恶行为,宁愿饿死也不做强盗
3、他成为了强盗,扒掉了小老太的所有衣服。
事出有因,做任何一件事都有原因的。那么,这就是作者芥川龙之介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是什么呢?从译文来看,我发现了从以下两点可窥端倪:
1、用了洋洋洒洒几千字描述当时的社会背景、罗生门的环境
2、注重家丁的心里描写,特别是家丁三次转变时的想法都描写得十分细致。
下面摘抄了三次转变时的译文:
第一次:
“要从无办法中找办法,便只好不择手段。要择手段便只有饿死在街头的垃圾堆里,然后像狗一样,被人拖到这门上扔掉。倘若不择手段哩——家将反复想了多次,最后便跑到这儿来了。可是这“倘若”,想来想去结果还是一个“倘若”。原来家将既决定不择手段,又加上了一个“倘若”,对于以后要去干的“走当强盗的路”,当然是提不起积极肯定的勇气了。”
第二次:
“看着头发一根根拔下来,家将的恐怖也一点点消失了,同时对这老婆子的怒气,却一点点升上来了——不,对这老婆子,也许有语病,应该说是对一切罪恶引起的反感,愈来愈强烈了。此时如有人向这家将重提刚才他在门下想的是饿死还是当强盗的那个问题,大概他将毫不犹豫地选择饿死。他的恶恶之心,正如老婆子插在楼板上的松明,烘烘地冒出火来。”
第三次:
“家将把刀插进鞘里,左手按着刀柄,冷淡地听着,右手又去摸摸脸上的肿疮,听着听着,他的勇气就鼓起来了。这是他刚在门下所缺乏的勇气,而且同刚上楼来逮老婆子的是另外的一种勇气。他不但不再为着饿死还是当强盗的问题烦恼,现在他已把饿死的念头完全逐到意识之外去了。”
通篇看下来,我从罗生门这个故事看到的是:人是善变的动物,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人是自私的,即使受到高尚的思想熏陶,在生存面前,还是会选择成为野兽。
嗯,大概就这样。后面的短篇,如果有不错的,再和大家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