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何创造新体验?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要去创造自己新体验?为什么想要去体验不同的生活?
对于一个全职带娃的我来说,除了生活、孩子、家庭外,我要怎样去创造属于我自己的新的体验?
结合两年多的学习经验,我不知不觉间一直在去创造新的体验,用“反思日志”(一元笔记)+“思维模型”(赋能循环):去记录、去思考、去体验,去发现.
从传统“全职家庭主妇”身份转变为“咨询顾问”身份,为身边朋友提供职场、管理、商业的非专业资讯服务,最重要的是这些资讯让双方有了更好改变。
感谢永澄老师因为“一元笔记”又让我对体验有了新的收获,而且对一直困扰我的学习状态问题有了很好的改善。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新体验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用新经验创造解决生活中“小问题”;
第三部分总结体验新过程中的收获及自身改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一、对新体验的初步理解。
新体验这个词语,是参加永澄老师“一元笔记”管理才开始,慢慢熟悉的,对于“一元笔记”我写了篇文章
《 一元笔记的十个价值》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1新体验是什么?为什么要去体验?
体验就是去做事情,先去做,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新体验。
永澄老师之前分享过:“做“有非常清晰指向,我们在时间线上任何发售的事情都是新体验,都是创造的素材;差别就是怎么把做的事情转化为有价值的收获。
为什么要去体验?
个人理解:
以上的概念我现理解还不是太透彻,对于我来说创造新体验,就是不断去做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
从小事简单事情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做或者相同的方法不同的情绪状态等,都会有新的发现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去练习自我觉察能力。
2 为什么要去创造新体验?能带来什么价值?
因为创造!只有创造才有新体验;如何创造?就是持续体验。
前提假设:人生意义就是不断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新体验,去创造新精彩。
对于未来我们会去思考,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要如何做到?里面有期望想的部分,也有行动做的部分。
个人理解:
只所以要去创造新的体验,就是因为想要过期望的生活,自己成为期望中的人;
我们如何去找到自己想要的,就需要不断去做去体验,在整个过程中才能知道慢慢清晰,也就是不断去演化自己的人生。
二、用“小问题”来创造新经验
记得当时提的小问题为:如何每天陪伴30分钟,教会孩子跳绳10个以上?”
1问题分解:
(1)为什么要把学跳绳定为“小问题”?
之所以把跳绳做为“小问题”是因为想要孩子学会跳绳已经很久,一直没有实施,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把这个困扰很久的小问题解决。
(2)为什么要学,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或担忧?
想要孩子学会跳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跳绳工具简单,可锻炼身体,所需空间时间都很灵活。
二是:孩子小学入学面试有可能会进行身体体能考核,比如:跳绳、拍皮球等。
主要担忧:如何小学体能考核有跳绳孩子不会,可能会影响面试通过率。
2解决思路
目的:
学会跳绳锻炼身体,如有体能考核可通过。
目标:
一周7天时间孩子会自己跳绳10个以上。
成果:
会一种基础跳绳方法,连续跳绳不间断10个以上。
任务:
工具准备--跳绳一根,备用一根。
场地选择--小区公园、广场、健身器材附近。
时间选择--可灵活调整,一般吃完晚饭后六点左右。
心态调整--教导过程中要心态平和,不发脾气,多鼓励。
任务分解--动力:以游戏化方式去激发动力,带你出去玩等。
奖励:一起跳绳比赛,给予小纸贴或口头奖励。
能力:初步接触,不会控制力道,手脚配合不协调。
3结果反馈
(1)自我设限(超出预期)
第一天带孩子去小区健身器材边练习,原以为孩子一个也不会,没想到竟然会跳5个以上,还会超出预期10个以上。
(2)体验察觉
反思发现:
自己在定这个跳绳做为问题时,根本就没有去实际看下孩子是否会跳绳,结果导致标准过低;后期在制度目标预期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并不是头脑假设想象。
激励奖励:
孩子在面对正面奖励或游戏方式时动力最大,比如:与小朋友比赛胜利时,或者当作一个社交游戏展示自我时,都能有效激励孩子动力。
注意事项:
孩子在面对挫折失败时,要如何进行调整孩子情绪及动力?
学会及时止损,如果孩子不愿意去做就不用勉强,转移注意力或一起帮孩子分析原因,进行调整;
最好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时如何应对调整,让他知道只要去不断调整行动,问题挫折是可以解决了,并且让他不断去强化解决挫折后带来的成就感。
4收获总结
(1)要从小事入手,从简单开始
只要从小事简单开始做,可以增加掌控感,降低阻力容易开始行动,一旦开始行动就会朝期望的方向去,在整个过程中根据反馈,不断调整纠偏。
(2)专注聚焦当下,只做一件事情。
以前会觉得一个时间段做两件事情效果更高,现在发现想要体验高质量或新体验就需要专注于当下事情。
比如:
吃饭时不看手机,以前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导致吃的过快或过慢,根本没有好好对食物进行品尝,只是填饱肚子。
最近吃饭时只专注于吃饭,细嚼慢咽过程中,发现可以充分感受食物带来的味觉体验,可以发现分辨什么时现包饺子,什么时速冻饺子,两者间从口感、外形不同的细微差别。
最重要的是吃饭现在也是一种与不同食物间产生链接的过程,是一种享受,不像以前觉得一天要吃三顿饭好麻烦呀,就随便吃反正都只是填饱肚子。
三不断持续创造新体验过程中改变
1身份转变
文章中一开始说的那样,从传统“全职家庭主妇”身份转化为“咨询顾问”身份的转变。
两年半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我会成为一个“咨询顾问”,有人愿意花时间、花金钱来去请我来做咨询,解决职场、商业、人生规划等相关问题。
(13年有孩子后就一直全职在家远离职场近6年,用2年多的学习进行身份转变说明创造新体验是具有多么大价值)
2认知升级
从最初写文章参加社区活动,到组织活动、成为读书群发起人之一;
从最初目标管理中“日程”线下分享到现在项目管理、目标管理、团队管理、职业规划等;
从最初给个人提建议,到现在给公司梳理商业计划、投资建议、组织流程梳理、面试招聘体系等;
整个过程中能力认知在不断提升中,也越来越清晰自己优势是什么,可以在群体中让他人快速识别出我的价值,并进行有效合作。
3状态调整
2年多学习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状态不稳定,一直到现在如果状态不好或有挫折时都会陷入情绪中,不能保持动力长时间缓慢持续上升状态。
经过练习从最开始遇到困惑挫折沉浸情绪中时间在不断的缩减,从开始一周3-4天,到后来一周1-2天,到有时1个小时就可以抽离情绪,进行分析纠偏继续行动(不过这个时间次数不稳定,没有形成固定模式。)
4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是因为我做了什么?
如果分析这2年多的改变,原因是有很多种,有可能有运气成分。
如果做事情的话就3个方面:
(1)学到立马用(费曼)
跟永澄学习2年的时间,最大的收获就是运用“框架模型”去解决实际场景中具体问题。
我会把老大的模型库中“思维模型”一个个去进行练习,不用原有经验(也是因为远离职场没有受原有经验影响,直接把模型当成思考经验来用)
刚开始是用在自己的生活琐事中(比如:买课程可以用“黄金思维圈”去分析下为什么要买?买来后怎么学?对自己有没有用?具体怎么用等?)全部思考回答完后再决定要不要买。
觉得有效果后来就用“思维模型”帮朋友去解决他们具体工作场景问题,去验证根据反馈再调整。
(2)反思日志(刻意练习)
反思日志最开始17年2月份从成甲《好好学习》中开始记录的,一直记录了600+篇,跟老大的“一元笔记”非常类似,就是去记录、去思考、去体验,唯一不同的是,就是用“模型框架”对自己生活案例进行分析调整。
(3)慢慢来相信时间力量(简单、相信、执行)
一开始学习记录日志时,并没有想会用什么大的价值改变,就是觉得这个事情简单可以去做有用,就一直持续去做,等记录1年多的时候,忽然就打通估计练习到临界点了,所以就显示出思维模型价值,发现自己与他人认知产品就是“思维模型”差别。
大部分人是用经验解决问题,可以解决熟悉的事情,一旦面临没有做过的,不确定有变化的事情时,就不知道如何去进行。
而“思维模型”是高度抽象类似与公式,是可以用在不同行业不同具体场景中,对于没做过的事情也会用解决思路。
总结:
一句话总结:解决“小问题”带来“大改变,创造“新体验”感受“生活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