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孤独 从来相伴却不可怕

孤独 从来相伴却不可怕

作者: 简简又丹丹 | 来源:发表于2023-10-14 11:32 被阅读0次
我并不害怕,那群星群星间的虚无
没有人居住的星际。
它就在我心里,
恐吓我的,是我自身的荒原。

继续读书,《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最后一部,专门讲“孤独”。

开篇即说道:向最深处探索的过程,使我们认识到,自己是有限的,我们必然会死死亡,我们是自由的,我们也无法逃避自己的自由,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人必然是孤独的。

1、人际孤独

与他人分离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感受到寂寞。可能是地理的隔绝、可能是缺乏适当的社交技巧、可能在人际亲密上存在严重冲突的感受,又或者是因为某种人格特点妨碍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满足。还有文化因素,在人际孤独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不由得想到,现代人中,城市人往往孤独感更为强烈。照理说,人口聚集的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多孤独的感受呢?其实是那种古时候的大家庭制度、和睦稳定的社区邻里关系、一些集会的组织、还有线下消费场所等等地方逐渐式微,无可避免地导致了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疏远。

2、心理孤独

人们往往把自己的内心分割成不同部分,这个过程称为心理孤独。

我们在压抑自己的欲望或者情感,把“应该如此”或者是“必须如此”作为自己的愿望,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就会埋没自己的潜力,这样就会无可避免导致心理孤独。

3、存在孤独

我们的个体生命和任何其他生命之间,存在着无法跨越的鸿沟。这是一种最基本的隔绝,个体和世界之间的隔绝。

因为存在而存在的孤独。

即使我们和别人有着最圆满的沟通,或者是有着最高程度的自我知识和自我整合,这种孤独也不会消失。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两位恋人相遇的时候,突然之间世界中的其他所有都消失了,只剩下他们两人。那就是自己的感受,只是那时候感觉只有我而没有任何他人存在。

人与人之间永远是陌生的,没有人能真正了解其他任何人。最极端的就是,当世界消融了,不得不面对虚无。

心理孤独和存在孤独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有相似的主观体验是会赋予人的感受相似所以他们彼此之间往往互相伪装。


“死亡与存在孤独”

没有人可以与别人一起死亡,也没有人可以替代另一个人死亡。我们看过太多的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用那些简单又有力的方式,来描绘了人面临死亡时的孤寂……所以,死亡仍然是最孤独的人类体验。

美貌、力量和谨慎,
因为死亡吹一口气,
他们全都溜之大吉。


“自由与存在孤独”

责任的意思,就是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我想到了,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当我们意识到没有人能真正帮助自己的时候,就会不再相信有人可以创造和保护自己。一个人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是很寂寞孤独的。所以,自我创造的行为,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孤独感!

有的心理学家说,孤独感是焦虑的主要来源。他们特别强调,人类根本的分隔所必然带来的无助感。

“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和隔绝,意识到个人在自然和社会力量面前的无助,所有这些都使人孤独的存在成为难以忍受的牢笼。对分离的体验会引发焦虑,实际上它是所有焦虑的来源。分离意味着被孤立,无法使用任何人类力力量改变这种状态。因此,分离意味着无助――我无法主动掌控外部,不管是人还是事;分离意味着世界可以侵犯我,而我毫无反抗的能力。”

“被抛入”的人,虽然能够创造自己,但是这种创造却是有限度的,因为人本来就是被孤独的抛入存在中的。

我们以各种方式创造自我,又努力地以各种自己的方式去创造自己的世界。

我们的周围,是一个由熟悉的事物和制度所构成的稳定世界,一个所有物件和个体都彼此多重连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平静地做着熟悉的一切,甚至会有一种亲切的归属感。但是那种极度的空旷和孤独的原始世界,早已经被无声地层层掩埋,只有在特殊的情景中或者幻想中,才会偶然发出短暂的声音。

有自省能力的人,可能会多次体验到这样的时刻:一种陌生感浮现出来,所有的意义都从事物上剥离开,符号彻底瓦解,我们瞬间从熟悉的安全锚上面脱离……

这是一种深刻的存在孤独,我们和世界的关系,正经受到着剧烈的震撼!然后,我们就会感觉自己深深地陷在寂寞、无助和无根感当中。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空虚、迷失、无助的体验并不是外在的,它存在于我们内心,并不一定需要外在的刺激才能够发现它。有时候,我们只需要积极地向内心探索,不断地,深层次探索。

偶尔,诡异感的情景或者是感受,会伴随着焦虑,引导我们意识到孤独和虚无。

“事物脱离了它的意义,主角只是飘过的事物,没有行动能力,主角身边的人则忙着利用事物而生活。”当我们从对世界的沉溺中被带回,事物的意义被剥除的时候,就会因为面对世界的孤寂、无情和虚无而感到焦虑,让自己沉溺在表象世界中。

在面对虚无感时,没有什么事或者人可以帮助我们,就在这个时刻我们最完整地体验到了存在孤独。

什么东西可怕?没有东西才可怕!

即使现实消散到最后,连一点模糊的影子也没有,人仍然持续存在着,孤独也同时存在着。

剥离角色,会促使人体验到存在性孤独。这是一种孤独的恐惧,从自己内心的荒凉中生起来――因为存在的核心是虚无。那些我们一直以为理所应当的,其实只是虚无,所有的事情都可能变化,所有被我们珍视的、看作是固定不变的东西,都可能消逝,没有坚实的地面,我们无论在哪里,都无法真正“立足于世”。


“成长与存在孤独”

成长的过程,是分离的过程、自主的过程、自我依靠的过程、自立的过程、个体化的过程、成为自己的过程,是独立的过程。

我们人类的生命起源,从精卵结合开始,经历了完全依赖于母亲的胚胎期后,再进入物质和情感上依赖于周围成人的阶段。然后个体逐渐建立了自身的边界,明确自己和他人的分界,逐渐成长为依靠自己、独立的、和他人分离的人。

不分离意味着不成长,而分离和成长的代价是孤独。

这是一个人类的普世冲突。“成为一个个体,就必须承担全部的、根本的、永恒的、无法克服的孤独。”当一个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时,就开始孤独地站立,孤独地面对这个世界所有的危险和强大势力。

放弃与他人共生融合的状态,就意味着面对存在孤独及其所带来的恐惧和无助感。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共生融合与分离的问题。人一方面不能为了逃避孤独而使自己成为他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不能为了对抗孤独把他人当成自己的工具。

人类最基本的人际任务,是在“关联”的同时能够“分离”!

人际孤独和存在孤独是彼此的停靠站。人必须和他人分离,才能体验隔绝;人必须独自一人,才能够体验孤独。面对孤独,才能让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深刻地、有意义地彼此关联。


“孤独与关系”

存在孤独的体验,会产生让人不舒服的主观状态。人无法长时间的忍受这种状态,潜意识的防御机制会处理它,迅速将它掩埋,使之脱离意识体验的范畴。

我们可以接纳一部分的孤独,勇敢地承受它。至于剩下的部分,我们就会试图放弃,主动进入与他人的关系中。他人可能是和自己很像的人,或者是某种神圣的对象,用这些链接来对抗存在孤独的恐惧,这些力量就是关系。

事实上,没有一种关系可以彻底消除孤独感。它们只能弥补孤独感带来的痛苦。

当我们承认自己的存在是孤独的,并且能够毅然地面对孤独,我们就能够真正去爱他人。如果我们面对寂寞,被它带来的恐惧所征服,那我们就无法真正和他人建立联系。

我们把关系处理为能够提供某种产物的东西,比如在关系中产生了权利、共生、保护、崇高、敬爱等等,这些产物就可以帮助我们对抗孤独。

感谢今天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孤独,从来相伴,却并不可怕!

相关文章

  • 人本孤独

    孤独不是寂寞。孤独不可怕。孤独使人强大。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从我们出生到死亡,唯有孤独与我们如终相伴。 孤独是一种...

  • 孤独,是最高级的自由

    孤独就是,一个孤单的人拥有一颗孤独的心❤,却不无聊,却不寂寞。 时间是隐形的、是最温柔也是最可怕的武...

  • 孤独相伴

    放眼望去,好多人都在面对现实,好多人不曾拥有梦想或者失去梦想,不曾青春或者葬送青春,好多人都在做最平凡的那种人 同...

  • 孤独相伴

    (一)前往台北的男人 火车开向台北,车厢内人声鼎沸,只有一个瘦瘦高高的男人不说一言,有心的人细细打量一番,...

  • 孤独相伴

    看到知乎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感觉到了感动: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不那么如意的世界,当乌云密布我们就摇曳,但阳光总有一天...

  • 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

    当孤独已成为人生常态,我们就要学会与孤独相伴。 全世界都在告诉我们要学会与孤独相伴。却没有人教我们该怎么与孤独相伴...

  • 2020-04-12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伴侣以后依然感觉孤独。

  • 孤独而已,一笑而过

    其实,这个世界上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独。 因为孤独,我们形单影只;因为孤独,我们封闭自我;因为孤独,我们更加孤独...

  • 2018-04-15

    我还会遇到像杨多这样的人吗?我会不会永远孤独,孤独好可怕,不孤独更可怕

  • 孤独

    孤独,不可怕。可怕的是想去改变孤独这个状态,这个过程未知且充满坎坷。所以更多的人害怕孤独却又选择孤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孤独 从来相伴却不可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lz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