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就是:因为很多大学老师真的不会讲课。
现在的教学科研岗的选聘条件,最看重的是应聘者的年龄、学历背景和科研成果。而对于授课水平往往要等到已经基本确定要选聘此人时,才会安排此人的试讲。
而试讲的内容不但是由应聘者自己选定的,准备时间也比较充分,会在三天到两周不等。
即便如此,很多人的试讲评分也仅在一般至良好之间,能得到优秀的少之又少。
原因很简单,对相当一部分试讲者而言,这可能是他们有生以来上的第一节课。
在当前国内的硕博士,尤其是理工类硕博士培养体制中,“上讲台”已经是最不重要的一项培养技能了。虽然有部分相当优秀而又被导师看中的硕博士可以得到代替导师上课赚外快的机会,但大部分的硕博在整个求学期间可能只能在实验室、计算机和论文之间辗转腾移。
而科研成果丰硕的,往往也还是这些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泡在实验室写论文的“科研大神”,而这些人能被高校选中的概率也更高,他们本人也比较倾向于进入高校等科研机构工作。
如此这般,“不会讲课”的年轻教师就越来越多了。
虽然在入职后学校一般会针对年轻教师有半年到一年的适应培养期,不会直接推上讲台。而每年教育部也会举办全国性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作为对青年教师讲课水平的激励,但冰冻三尺,真的一日就可以解冻么?
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来高校会大力推进专职科研人员岗位的部分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