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4张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时代,5G网络所具有的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等特征将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赋能银行、医疗、支付等垂直领域的智能化发展。
在4G网络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银行机构进行了数字化、移动化转型和业务创新探索,开发出自己的APP产品,使其业务和服务线上化、支付移动化,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便利的服务。
随着5G商用的持续推进,支付作为5G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如何利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自身的升级换代,也成了业内人关注的问题。
在前不久的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七:城市、科技与金融)上,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表示,现在支付行业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从数量上看,不管是供给主体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已经是双供给主体,另外线上线下双渠道,主要服务于个人和法人两个主体的需求,这方面的供给已经相对能满足需求了,但是现在更多需要迈向高质量发展。
未来的发展应该更重视质量、效益、效率,而不是继续铺摊子。很多数字已经相当饱和了,比如城市每万人有600台POS机,每人有7张卡,ATM机、POS机拥有量在世界上都是平均线以上,很多指标是第一位的。供给基本是充足的,而我们更多是要做精做细。5G时代,网络支付会更加优化,支付场景会更加智能,我们对支付的监管也会更加敏捷,对消费者的保护会更全面。
近期有媒体采访到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教授,为我们讲解5G时代支付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教授
Q1:进入5G商用时代,金融、银行业与5G的关系是什么?
赵院长:5G是一种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可以被理解成是一条在4G版本上得到升级的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条高速公路有三大特征:
第一个是快,比原来快的多;
第二个是低时延,比原来堵车堵得少;
第三个是广连接,与原来相比入口增多。
银行业这辆车以前在4G上跑,现在到了5G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上,就需要进行一些调整。5G时代银行业还是金融的本业,5G可以被当作一种新的工具来考量,这个工具也会对银行的业务产生一些影响、使其发生一些变化。
Q2:在4G时代,银行业的创新主要在于设计和运营自己的APP,您认为5G对金融、银行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赵院长:4G时代银行的大部分业务完成了线上化,线上化的核心标志就是开发和运营了手机银行、掌上银行等APP,把银行的电子终端到用户的这部分变得更加手机化了。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导向是在3G、4G后,人们的信息接触都是在手机上,银行如果想做线上的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的话,就需要与手机建立联系,而手机的核心模式就是APP。银行尝试线上化的原因还源自于支付宝和微信的手机支付所带来的压力,一直以来,银行在C端的发展较为薄弱,为了推动toC的发展,开发了自己的APP,这是4G时代主要的业态发展。
进入5G以后,5G对银行业的第一个影响就是支付场景,支付场景的核心就是C端用户,对于用户来讲重要的就是存钱、花钱。5G之后,花钱场景在人的支付上大约会有三个方向的延展:
第一个还是手机支付,现在的银行在网上做的4G业务就是为了完成移动支付、手机支付的问题,这条线还会是一条主线。
第二个方向就是车联网的发展,有一个关于车联网发展的数据指出现在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是两亿台,每个人在车上待的时间也很长,在车联网和车载场景下,银行的支付是怎么体现的,人们在开车和坐车的时候怎样付钱和为什么付钱,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第三个就是家庭场景,家庭中会产生例如水电费、燃气费等很多的支付问题,那么针对家庭支付场景的网上支付应该做怎样的考虑和处理,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互联网有很多的场景,有小的场景也有大的场景,最大的场景就是在手机上、在车上、在家里,这些场景的支付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银行的存款模式和以前也会产生变化和差异,怎样建设网上的储蓄电子体系,也是5G以后可能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Q3:4G时代的移动支付是通过手机端完成的,5G时代下的移动支付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赵院长:目前最主要的移动支付还是C to C的,人和人之间的支付比较多,不论是淘宝的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都是人和人之间的转账;后来移动支付慢慢的转向了在餐馆、停车场、商场、超市里的POS机上的转账,把所有的支付延伸。5G以后,这种POS机的移动支付模式会进一步推广,越来越多的地方会支持移动支付。
5G时代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物联网,物联网这个概念对移动支付的影响会很大,物联网能解决的就是芯片的问题,可能通过传感器来解决支付问题的变化会更明显。举一个例子,就很像我们现在的ETC,ETC的模式就是你过去,钱就交完了,这种模式会对5G时代的支付影响很大,就是通过物联网支付的方式会越来越多。这种支付模式的设计理念就是无人值守超市,不管是人脸识别、芯片感应还是传感器,核心的问题还是物联网的理念,物和物之间发生关系就把钱收走了。
还有一个经典的设计,就是5G物联网要连到家里、连到冰箱,讲一个冰箱买菜的例子,以后冰箱里的菜不够了,冰箱可能自己就可以购买,冰箱会成为一个付费端;像交水费、电费等也会更智能一些,用到一定数值的时候,水表、电表去交个费就完了。
真正5G时代移动支付最大的变化就是在物联网上,这在4G时代是没有的,标准的模式我感觉像ETC,就是一辆车通过收费站时,自动就付费了,实现无感交钱;无人值守超市大概也是物联网的一个业态和模式;冰箱买菜的故事就是以后的付款就是冰箱在付了,通过人工智能来设定支付模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Q4:5G技术将会推动VR技术的发展,VR在金融、银行领域有怎样的应用空间和潜力?
赵院长:在5G 的技术下对VR的应用可能会得到一个比较大的提高,银行对VR的应用会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to C端的,银行会不会给网络银行的用户提供VR银行体验,存款、取款、缴费会不会在VR的体系下有一个场景。
第二个就是银行在营销推广的时候,推出什么样的东西去吸引用户注意力、提高广告内容的传播效果,包括怎样把银行的内容嵌进一些有影响力的VR IP里,银行嵌入式的内容在VR游戏、VR电影里怎么做,而不只是做一个VR短片,这些都是银行要解决的应用问题。
2019年是5G元年,现在普遍认为5G的十个应用场景是云VR/AR、车联网、智能制造、智能能源、无线医疗、无线家庭娱乐、联网无人机、社交网络、个人AI辅助、智慧城市,从这些场景切入,其实也拥有很多支付应用。
但无论网络速度如何变化,都不能脱离支付的本质。支付带来的资金流一般情况下,也伴随着信息流、物流,三流合一才能完成一笔交易。
此外,在支付流程上,更快速的网络传输速度,能够在对用户的身份识别效率上有极大提升。现在主流的支付方式都需要媒介,如纸币、手机。5G普及之后,更多的感应设备可以用于支付当中,比如人脸识别、体态识别、声纹等等。一边是识别用户,另一边是识别商品,这两头达到无感的程度,需要5G的信息传输速度。而其实支付本身并不需要多高的信息传递速度,2G时代就可以满足。而5G时代的高速低延迟网络则是识别场景,识别人与物,让万物互联。
5G时代才刚刚开始,毫无疑问对整个支付行业的颠覆是有的,但是新的机会也必将出现。
关注【支付情报处】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