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胡同系列之:二李家的那些事

胡同系列之:二李家的那些事

作者: 雨落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0-12-07 11:41 被阅读0次

大李家西邻是一母同胞的弟弟二李家,在我童年的印象里,二李家的日子比大李家稍微殷实一些,房子也新一些。大李家的正房是泥墙草房,而二李家的正房则是青砖为柱的石灰抹墙,好像还有几步台阶的小月台,南屋也是新建的。总而言之,比大李家的日子好像好一些,至少感觉上少了️一些沧桑感。

他两家共享前边的一条胡同,可称为李家胡同。大李家门前有一棵槐树,大门直冲前街古槐,二李家前面是一片空场,我们经常在那里玩耍。

二李在生产队里威望也很高,担任了多年的生产队长。后来因为患哮喘病,无法干重活,便经常坐在沙沟崖东岸口,天天抱着一根旱烟袋,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不停地咳嗽着跟人们打招呼。我小时候记得他在这里吹哨子安排社员出工,这地方消耗了他大半辈子的生命,也寄托了他一生的希望。

有一年,二李的老婆去世了,我们去他家,看到他老婆的被放在一副没刷黑漆的棺材里,停靠在大门洞的一侧,薄薄的棺木有着很大的缝隙,我们从缝隙里能看到女人长长的头发,脸上盖着一张白色的烧纸。这副画面久久地存留在我的脑海,成为了我一生的记忆。

那时二李家四个孩子,大儿子也才十六七岁,小女儿也不过十岁,一个身体不是很好的男人拉扯着四个孩子,其难度可想而知。自从老婆去世,二李未再婚娶,孤独一生。大儿子想去当兵,已验兵通过准备行囊启程,却被老人二李揽下,为儿子早娶媳妇好照顾家庭,二儿也早早辍学回乡务农。

1965年,公社一名主要领导干部住在我家,他的家属是医生,也携带药品在二李家南屋里开起了诊所。那时我们这些十岁左右的玩童就经常去他家里玩,或是到诊所里看光是。二李很喜欢孩子们,喘着粗气逗孩子们玩。他是长辈,起初我们有些惧怕,去的次数多了,与他也就不再生疏了,围着他听那些从前发生的事儿。

二李的大儿子虽然没什么很高的文化,但凭着聪明技巧,一直是生产队里的"技术人员",春天种西瓜,夏天烤黄烟,冬天吊粉条粉皮,过年抡铁花,凡是有些技术要求的活儿,都少不了二李的大儿子。的确是,二李的大儿子个子虽不是出众,但身架结实,行动敏捷。有一年的一天中午,我休班回家,他在我家喝酒,忽然听到黄烟烤房着火了的喊声,他拔腿向几百米外的烤房跑去,当我们几人气喘吁吁赶到烤房时,他早已攀上了六、七米高的房顶,从上边灌下人们传递上来的水,大火终于被扑灭。

记得一年春节队里要抡铁花,放花的原料全是二李的大儿子制作,铁灯笼,木炭,破铲翅子,扁担,绳索...…正月十五,几个青年人在村南一个旱湾里,把扁担上的铁灯笼摇得团团转呼呼生风,被木炭烧红了的铁块摔到四周的沙阡上树枝上,发出耀眼的光芒,映红了半个天际,数百名围观者一片山呼海啸。火光中,那个满头大汗摇杆者就是二李的大儿子。

二李的大儿子还是一个神枪手,那个时候允许个人持土枪,他练了一手好枪法,山鸡,斑鸠等,枪响鸟落,野兔子进了他的视线没跑,头顶上的大雁也时常被他击落。玩了多年枪炮,自己虽然毫发未损,但家人却受连累,好好的媳妇突然患有精神病,治疗多年未果,直至上边收枪,病才渐渐好转。乡邻说起这事,唏嘘不已!自古以来,有"神枪鬼刀"之说。邻村有一父子,是出名的神枪手。一年冬天,大雪覆地,除夕下午,其儿子对父亲说,过年什么也有了,就缺只野兔子了,遂扛着土枪走了出去。不多时,儿子捂着手回来了,枪鼓了炮台,炸掉了两个手指头,血淋淋地样子十分可怕。可见玩枪玩炮,容易走火,也容易入魔。

二李的大女儿比我大不了几岁,常在一起干活。她是个京剧爱好者,年龄不大就扮演红灯记里的李铁梅,扮相俊俏,唱腔圆润。边干活边唱"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在我们小一些的后生面前,她就是一个大人,一个大姑娘,其实也就比我们大个两三岁。

我在十多岁的时候,曾听老人二李讲述过没尾巴老李的故事,也讲了一些狐仙鬼怪的故事。没尾巴老李的故事没记住多少,狐仙鬼怪的故事倒有些记忆犹新。他说的是邻村一个大户人家,院子里有一团柴禾垛,里边住着一家皮狐子,被他发现后,打死了几个小皮狐子。自此,两只老皮狐子就天天夜里在他家砖瓦房顶上嚎叫,弄得一家人寝食不安。一天,他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土炮,打下了一只老皮狐子,另一只惊慌而逃。过了不久,深更半夜来了几个大汉问路,把他拖进了村东头的一个泥湾里,时至冬月,他在冰冷的湾水里挣扎了半夜,幸亏被人相救,回家一卧不起。过年包的水饺,放进锅里白面饺子,出来就是驴屎蛋子。如此三番,日子难过,便弃家携妻子儿女去了东北,然而,皮狐子阴魂不散,跟着去了东北,誓与子女报仇,折腾那人数年,那人终敌不过皮狐子神力,一命呜呼。虽然是传说或者是神话,但是对人有着十分重要的警示作用。

李家胡同承载了李家几代人的岁月,润泽了李家人独特的生存方式。大李的武功,二李的以柔克刚,都是为了生存繁衍。他们融进了一个庞大的别姓族系中,依然与人们关系融洽,几代人与刘姓缔结姻缘。这条胡同在完成了历史使命后,被新村规划得毫无痕迹。然而,古老的槐树却标志着李家胡同的地理位置。我每次走到那里,一眼就能看出当年李家胡同的方位,五、六十年前的胡同模样立刻在脑海中复原,李家的尤其是二李家的那人那事仿佛就在昨天。

相关文章

  • 胡同系列之:二李家的那些事

    大李家西邻是一母同胞的弟弟二李家,在我童年的印象里,二李家的日子比大李家稍微殷实一些,房子也新一些。大李家的正房是...

  • 胡同系列之:流水的胡同

    胡同系列之:流水的胡同 这条胡同很特别,两边地势高,中间低凹,平时无水则是路,夏天大水时常爆满河床,雨水充沛的年景...

  • 胡同里的那些事

    老北京的胡同逛过一些,烟袋斜街、帽儿胡同、南锣鼓巷,这些胡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游客的我匆匆而来,又匆匆而...

  • 胡同里的那些事

    胡同里的那些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青梅竹马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

  • 胡同系列之:大门里的"内胡同"

    胡同系列之:大门里的“内胡同” 大门里的胡同也称“内胡同”,这种胡同一般来说都是大户人家,庄园式的集中居住在一个大...

  • 胡同系列之:胡同边的祠堂

    祠堂在泊庄材称为家庙,“文革”前泊庄村有两个家庙,东家庙和西家庙,大约建于明永乐年间。 西家庙在村西头一条胡同和水...

  • 和胡同学的那些事

    还有5个月就和胡同学认识三年了,时间可过得真快啊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他时,蓝色的牛仔衬衫穿在校服里面,多青春洋溢的装...

  • 胡同系列之:胡同里的"老一"

    称一个地方的头头为"老一","一"读音为"幺",是我们那儿的习惯叫法。叫"老幺"似乎不讲,"老幺"在很多地方是小的...

  • 胡同系列之:"淡远堂"的胡同

    "淡远堂"的胡同,在村子的中央,东西大街北侧,胡同里套着几处四合院。相传,这里清初皇帝御赐的“淡远堂”。因为年代久...

  • 胡同系列之 胡同里的年味

    我记事起,家里的日子一直不好过。一进腊月,父母就操持着过年。一年到头,省吃俭用攒下一点钱,父母总是把它攥得紧紧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胡同系列之:二李家的那些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rz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