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在身处基层的时候,会说为什么领导不为我们着想。但到了管理层的时候,会说为什么手底下的员工不努力。
我觉得这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抱怨话,但从这个人当时的立场出发,却也没有什么偏差。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时候有些询证单位会打电话过来说想给介绍项目。我往组长处传达,问这怎么办,小组负责人却淡淡地说:“找项目是合伙人的事情,跟你没关系。”
当时有些泄气。觉得有生意上门,怎么也不了解了解就回绝了呢。但后来我想了想,或许是这样的:
1.我当时所在的部门是一个相对厌恶风险的部门,合伙人对项目风险把控比较严格,这种半路来的项目不符合部门的业务习惯。
2.或许小组负责人当时很忙,没时间向我一个新人解释。而且认为我是一个新人,手上的活都没能及时交差,怎么还说这些有的没的呢。
3.还有一种可能性,由于接业务对工资的增加没什么直接影响。所以对于员工来说。工作量少自然是比工作量多要好。
我有时会琢磨:这件事,如果我是领导,我会怎么想,我会怎么办;如果我是小组长,我会怎么想;如果我是基层员工,我又会怎么想。然后根据“领导”的“决策”,再从“组长”和“基层员工”的角度做出感想。
如此几个来回,就会发现有趣的现象——领导的初心有时是好的,但是有时是会和员工的利益相冲突的。如果缺少良好沟通,让员工明白领导这样做的意图,员工也缺乏反馈机制时,就有可能让双方都产生负面情绪。
正如我不认为《悲惨世界》中多年来追捕冉阿让的沙威警长有错,我也不认为冉阿让有错。因为冉阿让的确违反了当时的法律,沙威警长履行自己的公务抓捕他,从他的角度来看,他是正义的。但是从冉阿让的角度看,他犯的法其实恶性不大,只是为了避免侄子饿死偷了面包店的面包。只是当时法律量刑过重,所以他的越狱,也能得到读者的同情和理解。
所以,我认为,我们有时需要换位思考,除了从自己的方面进行出发思考,还要预测另一方对我方做出这个决策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和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