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校本教研背景
市教育局倡导的"345高效魅力课堂"理念,要求构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主,轻负担重实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只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这恰恰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收获了那些知识与思考:获得了怎样的收获了那些知识与思考;获得了怎样的身心体验,是考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重要指标。客观地说,师生从原来灌注式的课堂到现在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总要发生一些变化,收获一些东西,好像每节课都是有效的。但是课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样的,有的课堂能使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有的课堂只给学生留下一些机械的记忆。因此,每一节课的效果都不可忽视。
二、校本研修主题:
1)虽然新教材编写得很好,但内容简单,一副情景图,几个问题,辅以对问题解决的思路,不少教师感到难以驾驭,配套的教参所给的建议远远不够,大大增加备课难度,降低工作效
课时又有了很大的限制,教学总是匆匆
忙忙,对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没有底。
2)教学是不是要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但这样一来学生的考试成绩肯定要受到影响。该怎样在这两者中寻求平衡?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重中之重,所以最后我们确定校本研修主题:立足学校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施过程
(一)进行充分的备课
考虑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们充分利用好市教研室统一编写的导教案,但又不局限于此。对导教案要进行精心的修改,特别是在师生互动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下功夫,让每篇教学设计都成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甚至可以设计都成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甚至可以抛弃导教案已有的教学设计,自己重新进行设计,使教学过程更符合高效的要求。
教师们完成对导教案的修改和重新设计后,我们再组织教师进行简单的说课,然后针对各自的想法各抒己见。在争论中我们找到了很多问题。为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又找来有关的学习资料组织大家学习。
随着备课研讨的深入,有些老师开始发现:有些教学环节没有给出具体的载体和路径。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一些生活的场景,加入一些材料,让学生自觉的投入到对问题的研究中,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集体备课后,老师们都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
六上寸逐进山一答杭优禾的教学机计,让写这篇教学设计的老师做好上课的准备。
(三)教学实践,深入研讨
在教师上课时,我们组织所有相关老师进行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找准观课点。每个听课老师要对所讲老师的课进行评价,采取"3+2"评课模式,即提三个优点两个不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虽然对某些环节感兴趣,但整堂课的气氛并不十分活跃,老师期待的高潮并没有出现,尤其在有些训练环节中学生的反馈并不理想。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部分知识的训练仓促甚至得不到训练,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帮助不大,特别是中下游学生无所反应,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表现为:高,参与率低。2、大部分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
3、学生知识没有巩固,运用能力差。
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又开展了研讨,随着讨论的深入,问题开始显现:
1、教学设计只注重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忽略了能不能引发学生真正思考。
2、活动设计较繁复,对知识探究所用时间过多,训练时间不够,使训练环节匆匆而过,学生是一知半解,造成训练不扎实。3、没有体现分层教学,缺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得不到相应的训练。
5、对小组活动要求讲解不到位,给出时间较仓促,合作学习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最后结果学生活动不活跃。通过对课堂实践的进一步研讨,老师们的反思已不仅仅停留在这一堂课上,而是关注了对以往所有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家总结了共同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或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中,虽然能兼顾到学生兴趣,但考虑较多的还是如何去教,如何推进教学进程,却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和实际能力出发,设计他们所需要的、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实际上我们的老师并没有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我们再次研究制定改进策略:
1、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培养学生思
维、发展学习能力为目的。
2、活动设计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为基准,注重精讲精炼,扎实训练。
3、问题设置要有一定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重点,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为他们制定力所能及的教学要求和练习。
5、小组活动设计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为前提,并给出明确要求,让每个成员在小组中发挥作用。
(四)及时总结,改进课堂
围绕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围绕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原则,进行再次备课,同时确立本次校本研修的主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调整后的教学设计
中,学生能够发挥主体性,发展个性。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四、活动反思
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转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支持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重视有意义的教学,强
合作者的角色;重视有意义的教学,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等等。因此,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没有止境的探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