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为人生就这么过去了,直到收到那封信……”故事就从一封信讲起,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年人,你可以这样想象,他绝不是21世纪热衷于跳广场舞的大爷,也不是像村上春树热衷于长跑,身上有着硬实肌肉的健身达人,他每天走的最远的路就是从家里走到车库取车,头脑中能够出现一个弱老头的形象吧,可是不要小瞧这位老先生哈罗德,在他收到一封老朋友的信后,他跨出了他伟大的朝圣之旅,一个人,87天,627英里(1英里等于1.609公里,1000公里左右),全程步行,这一路有太多故事,我们慢慢说:
关于信仰
也许我们会发问,这位老先生为什么会一个人步行走这么远的距离?事情是这样的,他的这位昔日的老友奎尼来信说自己患了癌症,时日已经不多了。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不关爱恋,不关罗曼蒂克,能够想象曾经知心的人即将离去,自己什么也做不了是多么让人难受的事。哈德罗心乱如麻,借出门寄信的借口徘徊在街头,遇到一个加油站女孩,这个女孩告诉哈德罗“她阿姨也得了癌症,但我们要有信仰,你一定要相信那个人能好起来…….如果有信念,你就能把事情做成”在这个女孩口中信仰的感召下,哈德罗就开始徒步一路向北,去看望奎尼,希望自己这种朝圣式的行为能够拯救奎尼。
在我们的这个时代,尤其在中国其实是很缺乏信仰的,或者说有宗教信仰的都是少数和异数。我有个朋友是信奉基督的,有一次我逃了一节大学选修课,我求这个朋友帮忙,如果老师用上交名字和学号的方式点名,让他帮我写一份我的信息,结果他很严肃的拒绝了我,告诉我他信仰里不准有欺骗。当时我真的很吃惊而且很不解。现在想来,我倒觉得,信仰其实就是内心的一个声音,告诉你,你能做什么,你不能做什么,就像动力,但是这个动力没有持续的物质供应,是精神的,虚幻的动力。也有点像心理学中的自我暗示,对着镜子说,你一定可以做到,一定可以做到的。那么,在我们的日常中,面临众多挑战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尝试着摆脱理性的束缚,不去想从常理来说,一个老年人,这么远的路,是不可能完成的,而是用信仰的声音来告诉自己,一切都有可能,每天大声说出这一阶段的目标,每天在脑子里临摹目标达成的样子,把目标写下来,运用各个器官的力量强化这种积极信仰,也许会有更好的结果。
关于朝圣与救赎
这本书标题取做《一个人的朝圣》,朝圣这个词的含义就是说重大的道德或灵性意义的旅程和探索,在路上其实是很好的诠释朝圣的方式,就像在中国那些信徒一拜一叩走到拉萨一样,在这个路上朝着那个信仰前进,同时反观自己,自己的内心,自己的生活,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而朝圣往往又和救赎联系到一起,看那《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何尝不是在朝圣的路上救赎上辈子所犯下的罪过,孙悟空是大闹天宫,猪八戒是调戏嫦娥。按照西方的“人生而有罪”的学说,人的这一辈子就是一种朝圣,是救赎自己身上的罪过。
本书的主人公,哈德罗,他在救赎什么呢?首先奎尼替酒后的哈德罗背了黑锅,承认他们老板最爱的物件是自己打碎的。其次,哈德罗的儿子,戴维,哈德罗一直不知道怎么去亲近他,关心他最后戴维因抑郁症自杀。接着是哈德罗的妻子,莫琳,莫琳和哈德罗因为儿子的离开,因为岁月的流逝,两个人变得就像可有可无的陌生人。哈德罗步行的朝圣,每天都在经受身体的疼痛,看他人的故事,同时也是更重要的就是回忆,反思自己的生活。他将这场步行朝圣看作一场救赎,他走完这条慢慢长路,所以的一切都会释然,奎尼也会好好的,自己也会原谅自己的罪过,不再悔恨中度日而是开始新的生活,重温生活该有的美好。
电影《一代宗师》里面有句话,我个人很喜欢叫“看自己,看天地,看众生”,旅行也好,人生也好其实就是在看自己,看别人,看天地,怎么看?随意一瞥,漫不经心也好,郑重其事,小心翼翼也好,这种看,其实就是一场朝圣,最重要的是去重新探索,发现人生的意义:爱,美,或者善,重新沐浴在初恋般的阳光里,重新回味初为人父人母的甘甜……
关于断舍离
断舍离是这几年比较火的一种生活理念,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本书的主人公哈罗德在开启他的旅行时,没有准备地图,没有手机。很难想象这样没有任何准备的旅行会成功。但最后他仍然做到了,一开始取他的养老金维持简单的吃住,后来没有钱了,靠着捡来的睡袋,和别人的帮助维持艰难的行走。他的行走可以说就是一种断舍离的生活方式。
试想,我们每个人生下来时,不带来任何身外之物,离开时也不能带走任何东西。我们在这一辈子唯一能带走就是强大的自己,强大的内心,与其痴迷于物质,被房子束缚,被车子捆绑,倒不如取悦自己内心,做真正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我想一个穷人看到美丽的风景和富人看到美丽的风景,这种喜悦是没有太大的差别的。除了脱离对物品的迷恋,还有就是舍弃多余的废物,作为女生我想很多人和我应该有相同的感叹:面对铺了一床的衣服,心想今天穿啥呢,怎么没有衣服穿呢,看来又得买买买了。买买买之后又陷入了同样的恶性循环。最后,女孩一年四季都没有喜欢的衣服穿。大学时,寝室一妹子,床下全是她的鞋子,每次找鞋子都会变成焦头烂额的事,我就说“亲爱的,你有些鞋子如果好几个月都不会再穿,你就扔了吧,一是占地方,二是还给自己找麻烦,选择困难的人可得愁死”其实很多东西越多,你选择时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也越多,这其实也是一种浪费。而且当你舍弃不需要的东西时,面对整洁的屋子,内心也许你会真正发现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愿我们每个人学会断舍离,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自由自在越飞越高。
关于简单
高中时,历史老师常说这样一句话“简单是最美丽的陈述”当时莫名地超喜欢这样一句话。现在重新读到关于简单的描述,倍感亲切,感触良多。《一个人的朝圣》里面这样形容走路“走路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就是把左脚放到右脚前面,右脚再放到左脚前面”的确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公式化看来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但这份简单里蕴含着坚持和执着。一个人只要花费百分之80的精力就能从一个新手到精通,那一直坚持一件简单的事,把简单的事重复做,艺术的做,科学的做,也许下一个伟才就是自己。当然成就伟才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但我想说的简单的事自有魅力,自有坚持努力的理由。
之前听一个90后分享她如何实现一个全职妈妈到创办自己的公司这样身份的转变,她就将她喜欢画画,所以花了一年的时间每天坚持学习插画,分享,后来关注的人越来越多,约稿的也越来越多,就这样一点一点就积累起了自己的资源,创办了属于自己的视觉文化公司。让人比较羡慕,但羡慕之余更是钦佩她对一件简单的事的不懈的坚持。
结语
看书有时就是这样,遇到一本喜欢的书,就像冬日里吃着烤红薯,心里暖暖的。《一个人的朝圣》就是这样暖暖的书,不管是信仰,朝圣,断舍离,简单这些关键词都是我们应该怀揣的,我将带着这些继续努力,继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