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周易竟如此简单—张载《正蒙》篇

周易竟如此简单—张载《正蒙》篇

作者: woxingwosuai | 来源:发表于2017-10-12 23:56 被阅读0次

在讲解正蒙全篇思想之前,我们可以参考下蒙卦的卦意,结合我们前文说到的周敦颐说的测卦也是以蒙为主,先看看卦象:

上艮下坎

山在上面,水汽在下,蒸腾之后,你们看看山里是什么景象,一派朦胧之美,看的见吗?看不见,所以卦辞这么说“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指别人求教于我,本意是在测卦,在张载这里就用正来解蒙,我们可以理解为正确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而在正蒙中以第一篇“太和”为切合周易本意,宇宙的起源,前文的周敦颐是用太极、阴阳、五行、男女、太极形成一个循环,到了张载这里,换了一个词语,同样是解释世界的本源。

太和篇:

1.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沈、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其来也几微易简,其究也广大坚固。起知于易者乾乎!效法于简者坤乎!散殊而可象为气,清通而不可象为神。不如野马、絪缊,不足谓之太和。语道者知此,谓之知道;学易者见此,谓之见易。不如是,虽周公才美,其智不足称也已。

2.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至静无感,性之渊源,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客感客形与无感无形,惟尽性者一之。

3.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气之为物,散入无形,适得吾体;聚为有象,不失吾常。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然则圣人尽道其间,兼体而不累者,存神其至矣。彼语寂灭者往而不反,徇生执有者物而不化,二者虽有间矣,以言乎失道则均焉。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之不亡者,可与言性矣。

4.知虚空即气,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顾聚散、出入、形不形,能推本所从来,则深于易者也。若谓虚能生气,则虚无穷,气有限,体用殊绝,入老氏「有生于无」自然之论,不识所谓有无混一之常;若谓万象为太虚中所见之物,则物与虚不相资,形自形,性自性,形性、天人不相待而有,陷于浮屠以山河大地为见病之说。此道不明,正由懵者略知体虚空为性,不知本天道为用,反以人见之小因缘天地。明有不尽,则诬世界乾坤为幻化。幽明不能举其要,遂躐等妄意而然。不悟一阴一阳范围天地、通乎昼夜、三极大中之矩,遂使儒、佛、老、庄混然一涂。语天道性命者,不罔于恍惚梦幻,则定以「有生于无」,为穷高极微之论。入德之途,不知择术而求,多见其蔽于诐而陷于淫矣。

气坱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易所谓「絪缊」(阴阳交融),庄生所谓「生物以息相吹」、「野马」者与!此虚实、动静之机,阴阳、刚柔之始。浮而上者阳之清,降而下者阴之浊,其感(遇)[通]聚(散)[结],为风雨,为雪霜,万品之流形,山川之融结,糟粕煨烬,无非教也。

上面整篇给大家看肯定是晦涩难懂,我们用小学读语文的方式把每一段的思想提炼出来,让大家更加了解世间的构造。

第一段:太和这篇就是讲解大道的,中,包含了几点沉浮、升降、动或者静,互相交应的性质,无外乎包容、激荡不息,输赢,征服与被征服,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涵盖了一切法则。大道来至于乾卦一动,效法坤卦的柔顺,此处类似于阴阳的两种属性,散发和融合形成了物体这个就叫气,不然分开互无影响只能称之为神,太和不外乎两种:1、野马脱缰,管不住,完全不和谐,2、还有一个就是絪缊(阴阳二气相互交融),很和谐,太和就是这样,说到这里大家懂了就是懂了道了。大家要是认同我观点就是懂易的学者,不然你才学堪比周公其实还是不懂!

第二段:太虚没有形体的,是气的本体,它的聚散就是客观事物存在消失的原因。静下心来就是本性,有“诚”有“知”,和外在事物结合之后发出相应的感应,感觉的到客观事物和感觉不到无非就是事物的“性”。

第三段:天下的气,很广阔,无穷,气是个什么东西呢?散乱在世间就是没有形体(客观事物),聚在一起就是象,太虚不能少了气,没有气的聚就没有物体,物体肯定会散成为太虚。这是这么循环往复,世间一切的客观规律,圣人是了解这些道理的,太虚就在圣人身上表现出来,像神一般(太虚很虚,包含气,气形成圣人,圣人知道这个道理,普通人不懂,故推论圣人里面有懂道——太虚、气。故圣人既有太虚之激荡之气本体,也有无感之神 ),而性就是:你死了,道死不了,一直存在世间。就像我们现在学习他老人家的道理一般,在世间游荡。

第四段比较有争论,这里给大家重点讲解下:太虚空的状态就是气,气的性质就是有无、显隐,虚无(不存在)和变化(存在),本性(不存在)和实体(存在),按照这个,我们可以推断太虚是包含气的,虚是无穷的,而气是有限的,那么他们两者是相差很大的,这就是老子有生于无的理论。好了这里给大家解释下,老子虽然说过有生于无,但是没有说谁大谁小的问题,老子只是说有生于无,有了是伴随无产生的而已,在理论上一直强调“二者同出而异名”只能说同聚同散——有无相生,所以他表侄儿程伊川就说他这个表叔在理解老子思想的过程中存在误差。接下来就是说明佛、道、庄是错误的,儒家才是正途。

第五段:世间万物的形成,来源于气,虚的是太虚,实的就是气,气因为有性质,我个人认为气的这个性质就是太虚,升降、激荡、交融,气向上就很好,清晰明白,本性,向下就不好,太多了,容易浑浊,交感相通形成了雨雪、风雨,你们此处可以想成五行,然后构造了时间的一切。

看了我上文的大致解释大家肯定要搞清楚几点:

1,张载推崇儒家不容置疑,也属于易家,但是同时借用了老子(太虚)、老庄(有生于无)、佛家(浮屠)的一些言论;2,气从汉代开始,先秦时期是没有气的概念;3,对老子道家的误解;4,太虚无形、有、气的本体;5,太虚产生了气,按照气的本质本来是在顺从太虚(气的性质),然后产生了理,而这个理就是神--气没有任何杂念(感、动、荡等等),张载此处只是言及,到了后来程朱理学把理上升到一个更深的境界,我们下节在谈

相关文章

  • 周易竟如此简单—张载《正蒙》篇

    在讲解正蒙全篇思想之前,我们可以参考下蒙卦的卦意,结合我们前文说到的周敦颐说的测卦也是以蒙为主,先看看卦象: 山在...

  • 《周易开讲》——王弼易学的行为论1

    宋儒张载曾曰:“《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张子正蒙·大易篇》) 认为《周易》所揭示的哲理,是为“君子”立身...

  • 周易竟如此简单—梅花易数详解1

    好了,前文讲了陈传,讲解了周敦颐的《太极图》,张载的《正蒙》,程颢的《定性书》、《识仁篇》,程颐的《周易程氏传》(...

  • 周易竟如此简单—儒家张载简述

    我们宋代说了陈传和周敦颐,今天来谈谈张载,对于他,我们可能大多数人没有特别的印象,但是这几句话 大家一定听过“为...

  • 张载《正蒙》太和篇第一原文译文0001

    作者:泮溪秋玉 太和篇第一 【原文】: 太和所谓道,中含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氤氲、相荡、胜负、屈伸之始...

  • 张载《正蒙》太和篇第一原文译文0002

    作者:泮溪秋玉 【原文】: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至静无感,性之渊源;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

  • 周易竟如此简单-周敦颐周易思想

    周敦颐,原名周敦实,避讳宋英宗,赵宗实,后来改名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和王阳明先生也是从小立志,虽然不是做圣...

  • 《西铭》之教:民胞物与

    宋代理学家、关学创始人张载,曾各录其著作《正蒙.乾称篇》的一部分《砭愚》和《订顽》,分别悬挂于学堂东、西两牗,作为...

  • 周易治要:蒙卦

    艮上坎下谓之山水蒙卦。 周易治要的蒙卦也非常简单,象传和彖传的原文。 《蒙》: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 不靠谱的周易,到底有啥用

    单从算法来讲,周易其实含糊不清,不可证伪,这个事情一直就有人知道,为啥《周易》竟成了儒家经典,被帝王大贤如此看重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易竟如此简单—张载《正蒙》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go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