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很多潜能是在挣扎的过程中激发出来的。
在这个世界上,很贵重的两个字是信任,但是信任也可能会被辜负。
有时候并不一定是人们特意想去辜负它,也因为外界有很多考验人性的地方,人如果没有一定的自省力和定力难以保证不会被诱惑带偏。
比如,对孩子来说,动画片和手机游戏是诱惑,刚想坐下来学习,脑海里可能会想起它们,或者这时窗外有小朋友喊他出去玩,心里就会有两个声音打起架,是出去还是不出去,或者会被身边各种东西影响使他从学习上分心出来。
这时候我一般不发表意见了,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衡量。
因为想起了我自己也是从孩子过来的,深知孩子有贪玩的时候,有好奇的时候,会在大人禁止的事情上自己想办法偷偷去做。如果光靠父母勒令,时时管教,不一定会建立起真正的自我约束,而父母迟早要让孩子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最终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当对孩子有焦虑的时候,我会想起自己的成长之路,父母对我的管教比较少,奶奶虽然管得多一些,但是在我的内心一直有一种感觉就是这一生只有自己能为自己负责。
奶奶在我们做错的事情经常会骂我们,骂我们是短命鬼,被狗吃了,去死之类的话,一开始被骂的时候心里会难受一下,但是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后来也就“百毒不侵”了。
长大后,发现奶奶的骂有一个用处就是她让我感受到,人要不活得像个人样还不如去死,而且死就死了,没有人在乎你的死活。所以,即使生活遇到再大的问题,我也不会想到死,更不会拿死来要挟父母。
有时候,死亡也是一种诱惑,现在看来,奶奶是早早地帮我解决了看待死的问题,切断了寻死之路。人在这个世界上会遇到很多的难题,不是死就能解决的。
所以长大后,当真的离开奶奶去很远很远的地方生活时,我也会好好地面对生活,而她对我也很放心。
从中反省到对待孩子,有时候是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直捧着护着,反而变得弱不禁风。如果一个孩子抗挫折能力很差,反正横竖都可能要死,不如让他自己在里面折腾一番。
记得小时候有一个画面很深刻,大伯带我们去游泳馆,我们害怕水,都不敢下水,大伯直接把我们抱起来,扔进了泳池里。最后在里面顶多就是呛了几口水,也没有被淹死。
生活也是如此,人的很多潜能是在挣扎的过程中激发出来的。
或许这辈子与父母缘浅,父亲对我的管教不多,他对我影响的力量就是让我自己去经历世间的事情,自己去领悟,这让我有了自立的意识,但是不管我在哪里,心里都像他在面前一样,有底线,不会随意做太出格的事情。心中有父母,其实也是在对自己负责。
昨天和爱人孩子们一起看了电影《抓娃娃》,看完后,孩子问我有什么感触。我感触比较深片段之一是:
马继业的爸爸本身是土豪,只是假装成贫困家庭,他在马继业生日的那天把家中所有的“积蓄”交给马继业打理。马继业看到爸爸的鞋子破了本想给他买双新鞋子,但是被平板电脑诱惑住了,看到可以七天之内无理由退换,就花钱买了平板电脑,想着7天之内退还,结果退还不了。
后来,他想到了靠捡瓶子弥补,结果被同学们打击和围观嘲笑。被嘲笑的时候,他依然低着头把瓶子装进袋子里,这个镜头似乎被放慢了,而这样的情景确实挺考验人的心理素质。
虽然这一切有他爸爸在操控的成分,他们对马继业的爱和育儿观是有争议的,但是有些情景也是贴近生活的。比如在马继业受到同学的嘲笑时,马爸爸说的几句话引人深思:
权力一大欲望就多,欲望一多就禁不住诱惑。
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自尊心不值一文。
只有凭他自己填上这个坑,将来才不会掉入另一个坑,现在经历的挫折都是他未来重振旗鼓的资本。
而马继业在嘲笑声中捡瓶子的场景,就像一个人人生写照的缩影,当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难免会有外来的阻力,但其实可以你坚持做你的,别人笑,笑别人的,他们是观众,也是配合你从这件事情中磨炼和收获的陪练。只是这一切在屏幕上看,变得直观和清晰了。
人生处处有考验,处处会遇到难关,处处有变数。真金不怕火炼,恰在考验里人能看到修炼的真实程度。
所以,与其躲避和排斥,不如坦然面对并感谢来考验的外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