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十五章之微妙玄通

《道德经》十五章之微妙玄通

作者: 欣婷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21-08-31 05:55 被阅读0次

“微妙玄通,深不可失。”得道之人的精神世界,岂非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读这一章的中间部分,觉得像成语故事,故而很想用成语来记录自己的感悟,仅仅只是自己的感悟而已!

古为官者,通称为“士”,世袭的贵族阶层与社会基石的平民阶层构成了固定的整体框架,士人成了这个框架中的最为复杂和活跃的,产生了深远文化影响阶层。

老子说,“善为道者”,能够“浊以澄”而“不盈”,因为“不盈”才“能敝而新成”,成为老子实现实现政治理想的依托者。

为了让人们能深刻领悟“道纪”之人到底什么样子,老子从九个方面做出了概括,我把我的感悟用九个成语形容:

1  豫兮若冬涉川 ——如履薄冰

得道之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会表现出谨慎的态度是。

2  犹兮若为四邻——睦邻友好

得道之人,要同周围的人建立良好关系,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3  颜兮其若客—— 喧宾夺主

得道之人,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形,都会把自己摆在客人的位置上。

4  涣兮其若凌释——云卷云舒

得道之人,没有欲望的束缚,不执着于一事一物,了无牵挂,自然也逍遥自在。

5  敦兮其若朴——默默无闻

得到之人,表现出来返璞归真的外在形象,使人觉得端庄厚实,能抵御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6  旷兮其若谷——自在无为

得道之人心胸宽广,如同山谷一样空虚高深,包容万物,心中充满友善。

7  混兮其若浊——心如明镜 

得道之人,内心明镜,能与浑浊的世界同为一体。

8  澹兮其若海——无欲无求

得道之人,心境淡泊,如同江河。

9 飂兮若无止——清净无为

得道之人,在动荡中静止下来。

“微妙玄通,深不可失。”得道之人的精神世界,岂非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相关文章

  • 道德经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道德经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15、16章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15、16章 文:Recycler 33/233.3708 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十七)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至道学宫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第十五章解读。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

  • 《道德经》第十五章 微妙

    华夏传习书院~每日传习~经典永流传~ 《道德经》第十五章 微妙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

  • 跟《道德经》学生活(15)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1],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2]: ...

  • 道德经摘抄~15

    十五章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之善为士者[1],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2]: 豫[3]兮...

  • 《道德经》第十五章笔记

    【原文】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之善为士者[1],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

  • 初识《老子》第15章

    第十五章九十八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曰...

  • 坐而论道:静之徐清 动之徐生

    道德经·第十五章 【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时期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 故强为之容:豫...

  • 张咪第321天寄语

    随感 【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自古遵循“道”的人,精微深远而明达,高深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十五章之微妙玄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la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