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作学习的背景
早在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用于实践。由于它能很好的改善课堂内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所以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广泛。
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九五”期间列为我们国家教育重点课题之一。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在此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改革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了。
我们县现在也很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现在的很多课堂中,其实根本不是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小组讨论。老师一宣布小组学习,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
二、合作学习的含义
教学上利用小组,使学生一起工作,使 自己和他人都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小组讨论和小组学习是有区别的,但在操作上很容易混到一起。
三、合作学习的优势
合作学习为何如此得到重视呢,因为它有足够多的优势:准确地交换信息、同伴接受和支持、对学习活动的情绪投入和承担义务、发散性思维、利用他人的聪明才智、降低对失败的恐惧。
四、合作学习的分类
1、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2、师师互动的合作学习。3、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五、合作学习的技能与方法
1、小组组建技能:A异质分组。人为的把不同程度的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小组内的学生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
B设计计组名、组徽、组训。为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设计一个醒目别致的组徽,定下积极向上的组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好的进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2、小组活动的技能:分配职责。主持人(组长,老大,他控制着整个程序,有权决定先学什么,再学什么,有权决定谁来发言。)、报告员(大嗓门,合作学习结束把本组学习结果汇报出来)、记录员(快手,把学习结果用简单的话语记录下来。)、观察员(侦察其他组情况、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声音和时间)、教练员(耐心,需要教会其他人。)、检查员(负责检查组内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
3、交流汇报的技能:说者有礼貌,代表小组,听着要认真,有思想,质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