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为 2100字 | 建议阅读时间 9分钟
01思维差别
看到标题,可能很多人以为我说的是打工者和老板的差别。
并不是,打工者跟老板其实只是状态上的不同,在思维上却不一定存在差别。
如果硬要说有差别,通常老板这个群体看问题整体来说更加全面一些,这是由于工作位置造成的。
不过这样的差别对个体就不太适用了,因为状态这种东西随时可以切换,打工者可以自主创业,老板也能重新打工,并不是说昨天和今天身份一变,他的思维就瞬间被打通了任督二脉,该打通的早通了。
所以打工思维和老板思维是两种思维,而不是两种人。
打工思维并不是打工者才有,很多老板也有;同样的,老板思维也并非老板的专属。以此命名的原因仅仅是在某个群体里拥有某种思维的人数相对更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打工者,尤其是拿固定收入的打工者,他们通常并非是绩效导向的,他们觉得我拿了一份薪水,一天卖了老板8小时,这8小时就是老板的,如果我偷懒,那么亏的是老板,并不是我。
而老板则不同,包括自己和员工,浪费的每一分钟时间亏的都是自家的,于是他们对于时间、工作效率和绩效更为敏感一些。
这种工作位置的不同导致了利益点的不同,从而使两个群体的思维产生了一定的差别。
我猜,这里的读者里肯定会有一些从打工者转变为老板的,那么假若你一开始并非是拥有老板思维的高认知打工者,应该是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思维转变的,就是进入老板状态后,会对员工这种生物产生新的看法。
当你意识到自己对员工的要求就是以前老板对你的要求时,你也许会出一身冷汗,我以前怎么会这么蠢呢,被耗死的不是老板,是我自己啊。
02打工思维
打工思维认为,一份工作所有的收益来源于老板对自己的价值认可,包括金钱和给老板的印象,所以在固定时间内偷懒就是赚到了,在老板面前装勤快也是赚到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有人会甘愿放弃一部分薪水,去某些能学到更多东西的地方呢?薪水可是真金白银,要放弃不容易,他一定是看到了某些人看不到的东西才会做这样的决定吧。
对于打工者来说,收益当然是最重要的,但一份工作的收益不仅仅是钱。把你自己想象成一块田,你是要明年的产量多于今年,还是想尽可能保住今年的产量?
10年后来看,对于每年都在成长的人来说,今年的产量基本就是个零头。
你在工作中的成长和积累,提高了你未来的单位产量,这才是工作收益的关键,而不仅仅是当前的那些。
所以很多人问我该不该选择开滴滴专车兼职,通常我都不会建议,但凡你能找到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都不要选择把你的时间贱卖给没有成长和积累的工作。
这种想法有点像乞丐,不,还不如乞丐,因为乞丐至少也在成长,老乞丐知道怎么博取同情,知道什么日子哪个地段能讨到更多钱,只是他们的天花板来得很快而已。
打工思维是限制打工者进阶的主要阻力,注意,所谓的阶级固化其实并不是指钱,而是固化的思维,穷打工者逆袭我见得太多了。
很多人说,我怎么没看到?因为你没有在改变啊,人以群分,你怎么能接触到呢?
正如前文所述,并非所有的打工者装的都是打工思维,很多人就是利用公司的平台,建立起了个人品牌和个人资源。
比如一个真实的例子,我目前的合作伙伴,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子,在工作中以良好的口碑获得了客户的认可,随后利用个人品牌资源,开了一家商务公司,目前年入百万以上。
她的老板思维是当了老板以后才有的吗?那就未免太天真了。
03老板思维
老板思维,就是自身效益最大化思维,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资源使自己或自己的公司拥有更大的单位时间产出。
他们经常进行自我量化:
我干某事花费了多少成本,这个成本包括精力、时间、金钱等等,换回了多少收益,这个收益有多少被别人拿走了,如果是大头被拿走了,那么他提供了什么我干不了的,我的收益里除了钱,还得到了什么,这些获得的东西能够干什么。
一量化就知道自己的付出和回报是不是对等,以及要提升个人单位时间的产出重点还需要增进哪些方面的能力。
每个打工者不一定要当老板,但拥有老板思维在职场里肯定是更划算的。
反之,我见过很多老板自己都没有老板思维,他们似乎丝毫不知道效率为何物,也不知道自己当了老板以后,时间会有多值钱。
有一次大白天我去到一家公司,员工都在拼命干活,老板竟然窜上桌子在修灯泡,个头又矮,掂着脚弄了半天都没搞定。
后来我问了一个员工,原来老板是琐事控,经常在公司里干各种杂事,还喜欢亲自下楼帮大家拿外卖。
我只能感慨,如果员工觉得这样的老板才叫对他们好的话,那我宁可永远不当好老板。
老板不是消防员,不是哪里有火就往哪里去。一家公司里,老板的时间理所当然就是最值钱的,老板把自己的时间滥用,甚至把单位时间的价值跟扫地阿姨、快递员相媲美,才是对所有员工的不负责任。
老板对员工最大的恩宠,就是最大化自己的时间价值,然后带领所有员工过上好日子。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