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人说成功的人往往学历都不太高,有的人知识很丰富,但就是没有成功。这个用知行合一应该很好解释,没学历的人一定是个行动派,善于在行动中总结经验、学习新知识,这种从经验中得来的知识比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要贵重的多。而且书上得来的碎片化知识真的属于自己吗?没有经过自己的系统总结、归纳,没有去亲自实践检验,终究是一知半解,必定缺乏实现的路径。所以行动很多时候比知识本身还要重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01079/6412bc1c9888d0f0.jpg)
人活一世,从生到死,从弱到强,也就只做两件事--知识与行动--人类所有的追求就是:求知与求财。求知本身也是一种行动。
僧人求佛出世,其实就是一种求知,不求财也不入世,但是过于极端,未见的就好。道士也差不多,只是奢望自己某一天能够超脱。普通人则是另一个极端只求财不求知,毕业以后就把学习、求知这件事扔在学校了,事实上也没学会怎么自我求知。成功者大概就是那一小部分既求财又求知的人。
古人云:世事虽多,尽是人事。人生于世都是和人打交道,工作、交友、创业,吃喝玩乐都离不开别人,哪怕僧人道士也要和道友同僚施主打交道。因此“求财”、行动就必须要知人,求知既是为行动做准备。“知己知彼”就是求知,“百战不殆”就是行动。知行合一道尽了人类的所有活动。人类的活动包罗万象,与人相关的有多少件事,就有多少条事理。360行就有360种事理、规律。人类经历的又何止万事万物,但古人很聪明,一句话“格物致知”就解决了,条条大路通罗马。本质上就是要明事理,知事理。
“世事虽多,尽是人事。”能做到知人知事必定是个贤能的人。
“知事”还好追求些,只要勤快,在实践中多少能获得、总结、归纳推理出一些经验,这都是事理。
知人就难多了,人心难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人的心海底针。可见知人之难。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是最正确的知人路径,先认知自己然后才能真正的知人识人。这是圣人用的知人心的方法,肯定是对的。但认识自己又是最难的,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吃一堑长一智,认识自己太难,那么吃亏就成了知己识人最快的路径,最好的方法。“吃亏是福”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吃亏还不长记性,那就是吃的亏还不够大。
知行合一,切忌一知半解,行:就是行动,追求财货,没有人是做着毫无价值的事情,不然他也不会做,且行且珍惜。知:既是知己、知彼、知事理,倘若知与行合一,则何事不成。事有未成,盖因此四者有缺也。
小学、中学、大学,大家花费那么多时间、精力、金钱在学校里,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获得知识、追求知识,然而一进了社会,反而把“求知”抛到九霄云外,全凭本能行事。行走世间不知己则迷惑甚多,不知人则吃亏更多。社会是更大的人生课堂,求知应更加刻苦、求知心理应该更加坚定才对。而且还可以一边求知一边行动检验。
当你迷茫、迷惑、彷徨、不知所措时,不妨明心见性,反求诸己,盘点自己的习性、理想,重新出发。行走世间就是要知行合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01079/141c4a4fab6743f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