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是一个让我很矛盾的地方,这一次(暑假)是带孩子去看,想让她看看动物们,又怕看到那些被扼杀了天性的动物们。
这种难受的感觉在看熊风秀时尤其明显。黑熊和棕熊轮番上阵,表演了很多节目:溜索,穿裙子踩高跷,溜旱冰,跨栏,跳呼啦圈,跳绳,爬杆倒立,钢丝杂技(没有防护),滑板组合,吊环,骑自行车,骑摩托车,转呼啦圈等等。为了安全,熊的嘴从始至终都是用胶布封住的,不知道多么难受。可以说表演得很棒,但是这精彩的表演背后究竟挨了多少鞭子,难以想象。在跳呼啦圈环节,有一只熊没跳,驯兽员拿着呼啦圈使劲打了三下,可怜的熊毫无还手之力和还手之心,因为他们已经被驯服了。在观众们一阵阵的笑声中,我感到的却只有心酸。原本力大无穷、自由自在的熊,竟在人的皮鞭下不知所措、惟命是从,他们是为了什么?不就是“混口饭吃”吗?
想起在棕熊园里那一只只站着用力卖萌的棕熊们,不过就是为了得到游客们手中的几根胡萝卜,当一根根胡萝卜投掷过去,他们立刻抢到自己口中,来不及咀嚼,瞬间进了胃。我看到一个游客,不小心把胡萝卜扔到了水里,棕熊毫不犹豫地伸出一只手掌去捞,没有够着,沮丧至极。为了“嗟来之食”,这些动物们极尽谄媚之能事,天性全无,令人唏嘘。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88813/aadaa8d3eaf9c1f2.jpg)
我不知道三岁的女儿在看表演时是什么感觉,反正她一直表情严肃——她专注于一件事时总是这样。如果她觉得很有趣,我就担心了。可是我又希望她开心,这真的很矛盾。我们到底该教给孩子什么呢?
记得几年前去珍珠泉看过一场狮子老虎的表演,那在丛林中争王争霸的野兽,成了笼中温顺的宠物和演员,眼中已无锐气,心中已无野性。
经过孔雀园时,一个游客说早看腻了,动物们只是被观赏逗弄的玩物,那人呢,又高级到哪去?不过还是那无聊的看客罢了。你以为你在看动物,自己又何尝不在被别人看呢?曾经有一幅漫画借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讽刺人类的自大和无知——笼中那只狗说:“我一动,那个人就要开始记笔记了。”在看与被看的循环圈中,谁又不是那个看客,谁又不是那个被看的人呢?
我们让宝宝喂了孔雀和白鸽,她伸出手中盛放食物的塑料杯,开心地看着动物啄食。我的心情却很复杂。一看到食物便扑棱到手中的白鸽吓了她一跳。到底是有多么饥饿,才会这么迫不及待地觅食?
拿着游览图,看到上面的一句话“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心里觉得很讽刺。我们也许会说,这也是为了保护动物嘛。可是这样的保护不是对天性的破坏吗?当老虎不在咆哮,他还是老虎吗?当雄鹰不再翱翔,他还是雄鹰吗?如果让动物自己选择,他们是会留在这樊笼之中,还是冲出囚笼,冲进山林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88813/46bf7179835e5a3c.jpg)
曾经还有一幅漫画,将人与动物的位置颠倒,人成了笼中的玩物,每天只是吃喝拉撒睡,动物们在笼外观看,并且评头论足,拍照留念。想到自己会成为那笼中之物,我便不寒而栗。动物们就活该如此吗?
动物如此,人亦然。人为了取悦身边的看客们,努力地学习,努力地工作,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争抢着那口嗟来之食。最终忘记了原来的样子。
带孩子去动物园,我的心情是矛盾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