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87270/3fa4cee961c28b93.jpg)
二胎妈妈熬夜玩手机猝死的新闻,想必大家都知道。
这位妈妈才27岁,他有一个6岁的女儿,和一个2岁的儿子,白天要照顾两个孩子,忙的没有时间玩手机。
等到孩子睡觉了,她才有自己的时间,刷回手机,没想到却是永别。
可熬夜玩手机是会上瘾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就不容易戒掉。
![](https://img.haomeiwen.com/i2787270/76f4834065c6f8ae.jpeg)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习惯,照顾孩子,早起晚睡,全年无休,有人问你,累吗?
你会说:“累,但已经习惯了。”
如果问你,走路的时候你先迈那只脚,肯定得在脑海里回放一下画面,或者走路试一下。
这就是都不用大脑思考的习惯。
习惯的形成是我们人类生存的需要,它可以在我们遇到相同的问题时立马做出反应,节省认知资源,储存能量,为思考其他新问题流出更多的空间。
如果学会自行车后,由于摔了一跤,你不再骑自行车了,多年以后,你骑上自行车,歪歪扭扭前进了几步,很快又重新掌握了,不会再重新学习一遍,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习惯不能被消除,这是由大脑的工作方式决定的。
这也是为什么决定不吸烟,不喝酒,戒了一段时间之后,当出现刺激条件,又很容易的拿起了烟,喝起了酒。
当我们需要解决习惯带来的困扰时,核心目的不是让习惯消失,而是从改变出发,降低我们不想要的负面影响。
对于看见刺激物而引发的习惯,我们可以增加接触的难度。
比如,不想睡觉前看手机,那就在睡觉时,把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
如果喜欢在睡觉前吃零食,那就从不在家放零食,如果有那就放在一个拿出来比较麻烦的地方,或者需要二次加工的零食。
同样,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我们也可以增加接触的次数,比如睡觉前读半小时书,把手机放到另一个房间的同时,在床头放一本打开着的书,看到哪把书直接扣在那就行了,打开的书更容易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
![](https://img.haomeiwen.com/i2787270/5c7e4317ec60a6ea.jpg)
我们很多人都有睡觉前刷手机的习惯,上了一天的班,回到家,收拾完,终于躺在了床上,本可以开始准备睡觉了,但一天的时光在忙忙碌碌中结束,难免有点不甘心。
拿起手机,开始刷朋友圈,刷微博,看视频,看了一个小时,发现时间不早了,不情愿的把手机放一边,闭上眼睛,没有丝毫睡意,又拿起手机,直到眼睛实在酸的不行,再不睡觉,明天早上就起不来了,才不得已放下手机,睡觉。
第二天,由于睡得太晚,头昏脑涨,眼睛模糊,工作注意力不集中。
我们很清楚是因为晚上看手机时间太长了,但是到了晚上下班后,我们还是不自觉的拿起手机,重复前一天的步骤。
![](https://img.haomeiwen.com/i2787270/a7707036d738c632.jpg)
既然这个行为带来如此多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还在一直重复呢?
因为我们从这一行为中获得了奖励,满足了大脑的渴求。
在刷手机的过程中,我们打发了无聊,放松了精神,注意力从白天的压力上转移开来。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那么喜欢玩手机了。
但是当这一习惯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时,我们就有必要去改善它。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晚睡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耽误工作,我们可以上网查一些关于晚睡的资料。
女性来说,熬夜对皮肤不好,睡眠不足,还会发福,想一下自己变丑的样子,是不是挺怕怕。
当我们对负面习惯的认识越深刻,越恐惧,克服这个行为的意识就会越强烈。
让对健康和白天正常工作的渴求战胜刷手机的渴求。
其次,我们还需要给自己一点儿奖励。
比如,如果三天不玩手机,奖励自己吃一顿大餐,买一本心仪的书或者一件衣服。
奖励必须是对自己有足够的吸引力,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奖励要和任务难度相适应。
必须保证如果我们完不成任务,就拿不到奖励,这样的奖励才有意义。
这样的方式,让我们更关注长远的结果,不被眼前利益所迷惑,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自制力,对自我成长,百利而无一害。
希望我们可以用一个新的习惯来替换掉刷手机,既然刷手机是为了放松,为了缓解压力,那我们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
可以听听音乐,运动,看书,听小说。
总之就是我们喜欢的但不影响健康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