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讲的是孔子说,兴起于诗,初成于礼,完成于乐。在本章中孔子讲的是教化之道,也就是为政之道。为政之道,重在教化。
重在教化为政者提高三方面的素养。一是兴于诗。诗可启迪性情、启发心智,使人开始走上开启灵性之道。二是立于礼。礼可使人获得行为规范,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取得进入群体生活的资格。三是成于乐。乐可使人得到人性的完成。
李零教授认为,孔子培养新君子重在以上三教,即始于诗教,立于礼教,成于乐教。兴是开始、立是中间、成是结束。这三条彼此相关。当时在礼仪场合有赋诗之风,不学诗无法在这种场合讲话。诗于礼是密不可分的,礼侧重仪容和举止,一举一动要合乎君子风度。礼于乐也是密不可分的,很多仪式都有音乐伴奏,用于烘托气氛,使人改容易色。在大型活动或会议上奏唱《国际歌》和《国歌》时,我们庄严肃穆的情感会油然而生,甚至会感到热血沸腾,由此可体会到礼与乐的重要。孔子当时所言是广义的诗,包括了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古代的诗与音乐也是密不可分的,指的是人的综合文化修养。
遗憾的是,时下的为政者比较普遍地缺乏这方面的修养。这不仅使个人的人格魅力、领导艺术乃至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也不会不对领导工作的效果产生总体性、长远性的制约。进一步讲,有些为政者,看上去也在学诗、学礼、学乐。但若指导思想不正确,不能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读诗而不能兴,读礼而不能立,学乐而不能成,那算真正的学习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