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41)《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

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41)《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

作者: 书山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18:57 被阅读30次

    文/书山花开

    ❂原诗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

    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

    ❂翻译

    【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p97】

    自古都悲叹受公事差遣,我如今才知道这悲叹的意思。

    山川多么远又多么空旷,风与水的变化也难以预知。

    奔腾的波浪响声震天,呼啸的狂风没有片刻停止。

    外出很久,对慈母更感依恋,为什么在此地滞留多时?

    静心想一想还是园林美好,这喧嚣的尘世早该告辞。

    人生壮年能得多久?任凭自己的心愿莫再延迟。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p103】

    自古悲叹行役苦,我今亲历方知之。天地山川多广阔,难料风浪骤然起。

    滔滔巨浪震天响,大风猛吹不停止。游宦日久念故土,为何滞留身在此!

    默想家中园林好,世俗官场当告辞。人生壮年能多久?放纵情怀不犹疑!

    【谢先俊/王勋敏《陶渊明诗文选评》,p1】

    自古多叹出门艰难,如今亲历方知此理。千山万水多么辽阔,风波难料逆风骤起。

    浪如山崩震天轰响,狂风劲吹经久不息。久游已倦思母心切,怎耐遇阻滞留此地?

    默想终是田园美好,仕途实该趁早远避。人生壮年能有多久,随心任情不再迟疑!

    ❂解释

    【杨义选注译评《陶渊明》,p67】

    本篇紧承上篇,抒发作者厌倦行役,恋念故园的心绪。两篇应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只因有了上篇的铺垫,此篇所发议论才显得自然而落实。因船行阻风而识得了行役之苦,“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是对上篇所写具体遭遇的一种抽象,同时也是人生认识上的一种提升,这里说到的“巽坎难与期”,所指显然已不限于自然的风波。这就使紧随着的“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也于写实的描绘之外,染上了一层象征的色彩;而“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的“兹”,就既指规林这个船行滞留的具体地点,又指游宦生活这样一种人生境遇。“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是一种典型的陶渊明式价值判断,作出这种判断的关键,就在他对自我生命的珍惜,而这珍惜又是和“纵心”,这一对个人自由的要求联系在一起的

    【侯爵良等《陶渊明名篇赏析》,p6】

    较之前一首,这首诗写得更精炼一些,全诗仅十二句,集中表达了陶渊明厌倦仕途、依恋田园的思想感情。何孟春《陶靖节集》注引朱熹的话说:“能参得此一诗透,则今日所谓举业,与夫他日所谓功名富贵者,皆不必经心可也”。这是真实动人的述怀诗。诗人对做官不感兴趣,下决心要辞别官场。现在诗人为什么厌倦仕途呢?这种情绪是怎样产生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诗人在这首诗里,通过诗的语言作了回答。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做官有行役之劳,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这实在是苦差事。我们翻开《诗经》,便可读到好些叹行役的篇章;往后,在一些文人的作品里,也发出了叹行役的声音。所以陶渊明得出结论说:“自古叹行役”。然而,行役者究竟有些什么可叹的苦楚?渊明以往并无切身体验。如今,他为桓玄当差,奔波于建康和江陵之间,不远千里,其间的艰难险阻可以说是“备尝之矣”,所以他感慨道:“我今始知之”。这里,言未尽意,诗人的心里是在说:行役当差的苦头我尝够了,谁还想迷恋仕途啊!

    陶渊明厌倦仕途的另一个原因是,仕途多风险,吉凶难料。在诗人看来,做官是一种危险的事情,倒不如及早告别官场。为了表达这个意思,诗人并未直说,而是借景言情,引用典故达意。行役途中,面对山川荒野,诗人的心境是孤独而悲凉的:发出了“山川一何旷”的感叹。这不是对山川秀色的赞美,而是对山川旷野的畏惧。由于心情的关系,大自然在诗人的眼里也是可怕的。诗人借山川之险来陪衬仕途之险,意在说明仕途可畏,潜藏着祸福风云。何时为福,何时为祸,谁也不知,“巽坎难与期”。用“巽坎”来比喻仕途中的吉凶顺逆,是十分恰当的。“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这是全诗的秀句,写出了诗人在行役途中对山川风物的真实感受。诗人的用词准确,而又很会夸张。他不说“巨浪”,而说“崩浪”。一个“崩”字,不仅有形象,而且有声音,引人联想,真是绘声绘色。“聒”字也用得好,准确地形容出巨浪咆哮时的杂乱之声。“崩”字形容声大,“聒”字形容声杂,崩、聒二字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看见了排空的巨浪。诗人借自然景象来描绘官场内部的激烈斗争,象崩浪震天那样可怕,象长风怒号那样没有止息。如此官场,还值得留恋么?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宦游之人长年在外,离乡背井,这在感情上是一种痛苦。陶渊明也经历着这种痛苦,行役途中他格外思亲。“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这是陶渊明的心声,抒发了思亲的感情,悔恨自己不应该误入仕途,更不应该在仕途淹留。

    有了这悔恨之后,诗人便下定了决心,要罢官归田。这里,我们看见了陶渊明的内心世界,他赞美园林,鄙弃官场,这在封建社会,一般的知识分子是做不到的,而陶渊明却做到了。

    诗的结尾“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乍一看,似乎是消极情绪的表露。其实,诗人并未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他是在思想痛苦的时候才这样写的,是一种愤慨之言。诗人正当壮年,大志未展,繁杂的公务消磨着他的年华,而且受着官场的牵制约束,俯仰由人,这怎么能使他心安?他想摆脱官场的牵制,回到园林,使自己的身心得到自由。诗人盼望有“纵心”的时刻,这不是要放纵自己,而是要做一个自由人。不贪富贵,纵心归田,按自己的意志去生活,这是陶渊明思想中极为宝贵的一面,因而表现这种情操的诗也就特别惹人喜爱

    【辑评】(P11)

    黄文焕《陶诗析义》卷三:(“静念园林好”二句)不决辞人间,则他日又将复出矣!誓得妙!园林何尝非人间,然较朝市,则天上也,非人间也。

    温汝能纂集《陶诗汇评》卷三:“戢枻”“崩浪”等句,写阻风警动。“谁言”“久游”等句,叙归省意切。

    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40)《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其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读摘记《陶渊明集》||(041)《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co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