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HR们的交流圈上班这点事儿
招聘丨你的招聘思维OUT了吗?

招聘丨你的招聘思维OUT了吗?

作者: 无聊小事 | 来源:发表于2017-03-21 23:01 被阅读69次

    现行思维反思

    1.素质稳定论是否适用?

    HR在招聘过程中筛选候选人的首要原则普遍是学历,同等薪酬水平下,希望招聘到的人学历越高越好,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普遍认知:学历门槛可以快速筛选高素质人才。

    一定学历之上(比如两个同是985院校本科毕业)目前多用素质模型(即胜任力模型)对候选者做进一步考察:通过在过往事例中的行动,判断其本身具备的素质,从而预测能否胜任岗位。

    这一方法的核心是素质具有“稳定性”。但其实普通岗位的HR面试环节往往只持续30-40分钟,在这短暂的接触中能否真正判断到对方的“素质”我本人始终持怀疑态度,我认为,了解到的可能仅仅只是性格层面。而一个人的性格是否具有“稳定性”,目前心理学有一个“情境派”理论:认为不同人在不同情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就是说,不能随意给人贴内向、外向这样的性格标签——如果你非要这么做,那就科学一点,列一个if-then 表格(即“如果……就……”)。按这个说法来讲,在招聘时了解到对方在某种情境下的性格表现符合你的要求,并不意味着他在实际工作的那个情境中依然这样。 要真正了解他的表现,没有比让他着手去做一做更好的办法了。

    2.平均人和不规则人才

    曾有一个和我一起面试过多次的业务部门领导,选人的方式很直接:看缺点。在面试过程中暴露出缺点的候选人一律被否决,没有明显优点但也没有明显缺点的可以考虑,没有明显缺点但有一些优点的才能过关。我认为这就是典型的平均人思维:希望找到每一项指标都高于“平均值”的人。但是用平均值选出来的人,真的合适吗?或者说,追求每项指标都高于平均值,到底有没有意义?

    2016年,美国出了一本书叫《平均的终结》,作者是哈佛大学的教育学教授托德·罗斯,专注于研究人类的行为和个性。书中认为,复杂的现代社会背后有个底层逻辑,那就是平均主义,但从现代科学来看,人是太过复杂的东西,各种自由度实在太多,根本没法被平均,换句话说,很多平均值是没有意义的。书中有一个角度是从人的能力来看,过去筛选和管理优秀人才的方法,都是在按某项能力的平均值评判,比如学习成绩、毕业院校的水平等等。但人的能力也是多维度的,拿一个平均指标评价人的能力也发现不了优秀人才。企业招人时候考察人才的标准,同样不能用平均主义。

    比如书中说,谷歌公司做了一个内部研究,想找出招聘员工时到底哪些指标是真正有效的。研究者考察了300项指标,结果其中没有一个是特别好用的。不过他们发现了这样一些事实,对一般公司都有用:一是一个人的高考成绩和毕业院校跟他的工作能力并没有关系;二是是否曾经在编程比赛中获奖,也和工作能力没关系;三是在大学的学习成绩和工作表现有关系,但只在毕业三年内有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毕业超过三年,再看他在大学里的学习成绩就没有意义了。所以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搞平均主义、标准人那一套了。

    那我们在招聘中,究竟应该选择什么人?用什么方法考察?

    书中也给出了建议,还是以Google为例,他们现在已经决定放弃用单一指标评价人的做法,转而采用一个非常复杂的招人策略,不同部门对人关注的重点都不一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在脑中绘制一幅候选者的能力雷达图,对他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这在竞技体育领域被广泛使用,是球星的待遇。比如梅西,虽然在绝大多数指标上都明显高于平均水平,但也有几项指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比如拦截和铲断就不行,丢球的次数也很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梅西是进攻球员!他的任务并不是拦截和铲断,而且一旦他拿球,对方的球员就会不断地拦截和抢断他,他在危险地区拿球多当然也会丢球多。

    球队需要的并不是全能型选手,而是不规则的人才。你让不同类型的人才互相配合,才能打出精彩的比赛。 用单一指标评价人才的时代即将过去,也许将来每个人都能像球星那样拥有一张自己的雷达图。有个风靡一时的“木桶理论”你一定听过,但它强调的能力取决于短板是对组织而言,对个人来说,反而应该找到自己的长板,发挥优势,做不规则人才,与其他同样不规则的人才配合协作,才是最高效能利用个人能力,碰撞出创造性突破的路径。企业补短板的方式,恰恰是应用个人的长板而不是相反。

    你的思维应该怎么升级?

    对现行思维略作总结和思考后,我们来谈谈如何在实操中落地,做出一点点改变。

    首先每个企业肯定都认可,我们需要高智商、高素质的人。因为在组织越来越扁平、敏捷化的趋势下,小团体作战更讲究高价值的人配合,而高智商高素质的人,意味着更高效的自我激励与自我迭代。有句话叫“企业能给员工最好的福利,是让他永远和优秀的人合作”。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在《哈佛商业评论》官网上的一篇文章提出,调整办公室工位能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大产出,就是因为周围同事会对员工产生“溢出效应”,与效率更高、交付质量更高的员工为邻,也能提升我们的效率与交付质量。

    但是高素质人才的招揽,企业必然要设定相对高的薪酬,很多公司往往在这一步做不出思维的改变。但是高薪绝对是必要的,因为这是对高智商高素质人的认可,同时也是告诉企业员工、求职者、社会:我们有高要求,员工有高素质,能带来高品质。这也是为什么高薪招聘的企业天然有品牌效益,这里面的隐含信息是:我们提供高素质人合作。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面试中筛选高智商、高素质的人呢?

    我有几点设想:可以使用智力测试筛选高智商的人,一种是运用高科技的机器直接测试智商,现在甚至有些前沿论调在讨论用DNA判断候选人。第二种是智力测试题,理解高智商定义的内部逻辑之后生成的一系列测试题,类似性格测试。

    智商高低好判断,那么素质高低应该怎么判断呢?按照前面所说,素质模型是不是不能用了呢?并不是这样,而是我们需要筛选出确实具有稳定性的、通用性的几项素质,只要候选者能满足这几项就可以,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候选者的雷达图,我们只要求对应目标岗位,他在某个或某几个项目上异常突出即可,其他与职位关联度不大的素质,大可不必考察,哪怕他在这些素质上有欠缺,也都时候管理、激励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前面提到,在短短的面试过程中,并不一定能了解到对方的素质,更多是只能了解到性格层面,关于这一点,需要我们对目前通用的BEI行为访谈法做深入研究和总结,这部分下次再谈。

    招聘、面试,看来简单,很多人把这个模块当做人力资源工作的入门,但其中涉及的知识与技巧却值得仔细钻研,后续结合实操经验我也会持续总结自己在这一模块上的心得。

    本文木桶理论的内容,学习自得到专栏《超级个体》,不规则人才、平均人学习自得到专栏《万维钢·精英日课》,感谢两位老师给我带来的思维和知识上的更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招聘丨你的招聘思维OUT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dn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