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二十四孝(7)

作者: 紫湘Via | 来源:发表于2024-04-03 16:05 被阅读0次
十四  东汉:黄香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后出仕为官,一直做到尚书令,一心为公,受到汉和帝的恩宠。出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时,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一生著有《九宫赋》(主讲历法的计算方法)、《天子冠颂》等。其子黄琼、曾孙黄琬都官至太尉,闻名于天下。

《三字经》中也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现在能让父母冬暖夏凉的措施可多了,只要我们有那真正的孝心,只要我们愿意做。

十五  东汉:江革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独与母居,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江革迁居下邳,家境愈发贫困,便使尽一切办法去做帮工出卖力气,挣钱赡养母亲。哪怕自己赤脚,但凡母亲使用的东西,仍旧一样也不缺少。

可母亲还是去世了,江革一面思念母亲,一面惟恐母亲九泉下孤独,就悲伤地住到了母亲墓旁,日夜相伴,睡觉时连孝服也不脱。

因其孝行深笃,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由各郡推举那些孝顺清廉的人充任官职);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阶层,权利随朝代变化)。

这个故事中,连匪盗都为江革的孝行感动,屡次放过他,只能说明当时孝道风行,整个大环境都特别尊崇孝道。

十六  三国:孟宗  哭竹生笋

三国时期吴国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孟宗后来官至司空,这个故事非常简单,就不赘述了。

十七  西晋:王裒  闻雷泣墓

王裒(pou),营陵(今山东昌乐)人,西晋学者,博学多能。因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隐居以教书为业,事亲至孝。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在此,母亲勿惧!”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诗经•小雅•蓼莪》(lu e)里那一句“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qu lao劳累、辛苦)”时,就常常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后来他的学生就避过这篇,不再诵读了。

莪蒿,又叫抱娘蒿,抱根丛生,很像几岁的孩童黏着父母的情状,诗经中这一篇表达了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正好跟王裒的情状相似。

但是这个“闻雷泣墓”,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呢?在之前蔡顺的那一条就有提过。这不知是古代的大孝子的孝行雷同呢,还是后来写书的人相互借鉴了呢?

怪不得郭居业(元代)的《二十四孝》在收纳的时候没有提蔡顺也闻雷泣墓呢,原来是专门有这样一条,一个代表人物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解一下二十四孝(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mg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