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喜安人文【融合教育现场】情绪及行为障碍 | 注意力缺陷过动症(A

喜安人文【融合教育现场】情绪及行为障碍 | 注意力缺陷过动症(A

作者: 喜安人文 | 来源:发表于2017-04-26 21:10 被阅读53次

在本篇案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

1、ADHD学生出现行为问题时,老师应该如何处置来稳定现场?

2、如何避免激化学生的情绪,让孩子安全地恢复冷静?

3、掌握情绪发展各阶段常见的处理策略。

全文约3865,阅读需要5分钟,速读仅需2分钟

情绪及行为障碍

注意力缺陷过动症(ADHD)|  教室冲突

一、案例缘起及背景

送走全班小朋友后,张老师坐在办公桌前陷入沉思,开学好一阵子了,班上的翔翔让用心带班的张老师非常头痛,虽然这班是一年级新生,但是翔翔真的跟其他小朋友很不一样,他在班上几乎不开口说话,而且动不动就莫名的挥打或抓、捏其他小朋友,出手还很重,连在场处理的老师,只要伸手去阻止翔翔,也都常会被翔翔用力拍打或抓伤。除了跟翔翔说明了很多次可不以打同学,更不可以伤到老师之外,张老师跟家长也联络过好几次,家长除了表示翔翔在家说话情况正常外,也都无奈地反应在家里不知跟翔翔叮咛过几次了,只是同样的状况仍反覆发生 ,注:行为问题象征着情绪处理和表达上的困难:情绪行为障碍的孩子有很高的异质性,有些孩子可能显得冲动、易怒、脾气暴躁,有些看来却沉默、畏缩、凡事放心里,但不管孩子表现出外显的愤怒攻击或是内向性的哭泣退缩,其实背后都代表了情绪处理和表达上的困难。以故事中的翔翔为例,他在学校很少开口,但在家说话情况正常,通常在学校应是处于身心比较焦虑的状态,长时间处在高焦虑的孩子多半较易诱发情绪行为。 】刚刚翔翔的妈妈告诉张老师,医生怀疑翔翔有情绪障碍,【注:处理违规行为前,要先确认学生对于规范的理解程度:反覆叮咛过的事情孩子却一犯再犯,老师可以先考量孩子到底对事件的理解程度如何,年幼或理解力弱的孩子更有必要先确认孩子对于约定或规范的理解程度。】对于这个陌生的病名张老师觉得无所适从,还好上次和特教吴老师谈到翔翔的状况,吴老师主动提及可以在家长同意后帮翔翔进行特殊教育方面的鉴定,还根据张老师的形容,推断出翔翔可能在环境线索的理解上有困难,而且焦虑指数高,张老师决定今天下班前再去找吴老师讨论。

二、问题概述与分析

“老师!老师!翔翔打了婷婷,婷婷在哭……“热心的小朋友冲来报告张老师,张老师听了赶紧起身要去处理,想起昨天和吴老师讨论的结果,他决定试试看吴老师的建议。到场之后班上状况有点乱,几个小女生围着不停啜泣的婷婷,翔翔缩在教室角落,眼神充满戒备,嘴巴闭得死紧,瞪着走进教室来的张老师。张老师决定先别急着问翔翔为什么打人,他冷静温和地请全班同学回到自己的位子上,上前低声安慰一下婷婷,并请一位同学陪她去保健室。注:行为问题发生时,稳定现场最重要:情绪行为事件的处理首要还是放在稳定现场,建议老师先以温和冷静的态度和简单明确的用语给予全体学生安抚或提示,协助在场的学生冷静下来,同时也先观察事件主角的状态。】

三、辅导策略

场面先暂时稳定后,张老师走到距离翔翔一公尺以上的距离,温和的看着翔翔说:”翔翔!老师知道你现在觉得很不舒服,老师没有要骂你,老师只是想要帮你的忙……“注:先同理孩子的情绪而非处理事件本身:同时也避免孩子误以为老师要责备自己,此举同时也可降低孩子的防卫心。】等了一下看翔翔好像没有其他动作,只是用大眼睛盯着张老师看,张老师再往前跨了一步继续温柔的说:”翔翔,一直蹲在地上腿好痠唷!你要不要先坐着休息一下?“僵硬的翔翔居然奇迹似的微微的挪动了一下身体,张老师继续耐着性子轻轻地拍拍角落游戏区的一个位子再看翔翔一眼,然后便退后几步,一边开始安排班上小朋友从事其他活动,一边用眼角余光偷瞄翔翔的反应,注:给孩子时间消化情绪,并做出适当反应:不急着要孩子立即回应老师的要求,此举不仅可给老师一个台阶下,也可顺便稳定班级的气氛。】过了几分钟后翔翔居然站起身来走到张老师刚刚示意的位置坐了下来。

下课后,张老师请辅导老师过来协助,带几个目击翔翔打人的小朋友去问问缘由,顺便也问问婷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注:处理事件时适当的将事件主角及其他人分开:这样将可避免激化当事人的情绪,也较能厘清事件的前因后果。】趁班上同学都跑出去玩的同时,他观察到翔翔似乎情绪已经放松许多了,于是他走到翔翔旁边,蹲在翔翔身边温柔的说:”翔翔!张老师很想帮帮你,你可以告诉张老师刚刚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吗?是不是同学做了什么事情让你觉得不舒服呢?“注:等孩子从情绪的高峰期冷静下来后再表明愿意帮助孩子:避免在孩子情绪高张的状态时立即判断是非对错或是讲道理。】同时拿出翔翔平时的沟通本递到翔翔面前,翔翔看着张老师,慢慢地接过沟通本,用注音符号写出了:”婷婷不乖。“张老师再耐着性子一边引导一边问下去:”婷婷怎么了?她怎么样不乖呢?“翔翔又写:”她骂我……“张老师又接着问:”她骂你什么呢?“翔翔没写,只是重写了一遍她骂我。张老师只好改问:”她为什么骂你呢?“就这样张老师一边循循善诱的换句话说问下去,之后再和辅导老师询问,终于把整个事件拼凑起来。原来翔翔在做美劳作品,过程不太顺利,翔翔开始觉得困难而且感到焦虑,此时热心的婷婷发现翔翔做错了某个步骤,所以就马上说:”翔翔这样错了啦!我来帮你“接着便伸手过去想要帮翔翔,注:以温和的口气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忙:直接说出对错的语句,以及直接主动提供肢体协助,对环境理解力较差以及较焦虑畏缩的孩子来说,反而容易加深孩子的焦虑与误解,可改为直接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忙并且避开”不对“、”错了“这样的字眼。情绪障碍的孩子当他们处于情绪的高峰期时,周遭大人的肢体只会让他们的武装更加升高,并误以为大人要给予处罚,此时绝对不适合再以肢体纠正或阻止孩子,请以温和的口气、不带批判的态度建议孩子转换至另一个安全空间以恢复冷静,或是以不干扰他人为前提,让孩子留在现场,安全的恢复冷静。】才伸出手,翔翔便迅速的朝婷婷手臂上重重的打了下去,同时用力的推开她,导致婷婷重重的摔在地上。至于翔翔为什么坚持是婷婷骂他呢?根据张老师推断,应该是翔翔认为婷婷大声的说他错了,像在责备他一样,然后又伸手过来,让他觉得很不舒服,所以才打她又推了她一把。

大概厘清事情的原委之后,张老师发现虽然翔翔还是打了人,但是事情的发展似乎和以往不一样,首先翔翔今天居然有回答他的问话,而不是像过去一样闷不吭声,搞得气氛剑拔弩张,而且最让人松一口气的是翔翔今天居然没有出手推他或是抓他,想起前几次,不管是想要带翔翔去教室外面谈谈,或者只是要阻止翔翔再继续动手,都会被翔翔大力推撞或是抓伤,注:避免引发误会的肢体动作:情绪障碍的孩子当他们处于情绪的高峰期时,周遭大人的肢体只会让他们的武装更加升高,并误以为大人要给予处罚,此时绝对不适合再以肢体纠正或阻止孩子,请以温和的口气、不带批判的态度建议孩子转换至另一个安全空间以恢复冷静,或是以不干扰他人为前提,让孩子留在现场,安全的恢复冷静。】今天这样的状况真是进步许多了,或许这算是处理翔翔的情绪行为问题一个好的开始吧!

四、综合说明

(一)问题常见的原因:

学校环境中会造成孩子焦虑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焦虑来源大多为课业(包含作业量、成绩表现、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困难)、人际互动、师长要求、无预期的环境变动等,不管是哪种原因引发的焦虑主要都是因为孩子不理解或者是不适应所带来的结果。

常令人困惑的是虽然同样是焦虑,但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却可能天差地远,有些孩子哭泣不止,不愿到校上课,有些孩子却表现得焦躁易怒又冲动,当老师面临孩子因焦虑所引起的情绪行为时,在处理的当下,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激化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处在极度焦虑的状态下,只要稍微风吹草动,就容易让他们误以为周遭的人要对自己不利或是会伤害到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第一本能反应就是出手防卫,这样的出手防卫不仅容易弄伤自己,更容易造成周遭想要协助处理的人受伤并陷入情绪中。

(二)问题常用的做法:

1.环境的预防:针对孩子的特质和需求进行减压,可能是课业的减量、课后辅导、规范的说明与教导、变动前的预告等。同学的部分可安排倡导活动,促进认识与应对,至于老师的部分很重要的是如何面对与处理情绪当下的孩子,要顺利的协助孩子度过情绪的风暴,免除自己或周遭人可能会受的伤害,老师必须敏于察觉孩子的情绪变化,通常爆发性的情绪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 导火线:导火线出现时,有可能是困难的任务或是不喜欢的事物,此时只要将刺激物移走,孩子多半能够顺利恢复平静。

#(2) 加速激躁期:此时孩子多半会有明显的表情或肢体动作出现,有些人会焦躁的碎唸,不断玩弄手边物品或扭动身体、走来走去,也有些会全身僵硬。表情上戒备防卫的神情十分明显,皱眉头、嘴角下垂、咬紧牙关等,这时老师若发现孩子不对劲,需要询问孩子时请将态度放温和,或请孩子立即停止手边的工作,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但因孩子的情绪已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所以也很容易就迅速进入高峰期。

#(3) 高峰期:最重要的就是不再火上加油,除了给予孩子同理(老师知道你现在感觉很糟、你看起来很像很不舒服的样子...),且避免负面的词句(不对、不行、错了)和肢体阻止之外,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时间冷静下来作正确反应也很重要,不用急着要孩子马上面对引起他情绪的缘由。

#(4) 消弭对立期:因情绪的高峰已过,此时的孩子多半显得疲累或是沉默以对,很多孩子会选择趴着睡觉,或是木然的发呆,可以的话就给孩子一点时间冷静。

2.认知行为教导:可请特教组视孩子需求安排一些基本沟通训练、情绪处理课程、社会性故事或社会技巧课程,老师也可利用每次的事件处理给予孩子机会教育,教导孩子更好的情绪处理、沟通表达或人际互动方法。

3.适当的奖励:根据事先订立的奖惩原则或是班规、校规进行奖惩,随时利用机会鼓励孩子良好的行为表现,以增强孩子好表现的意愿。

面对孩子的情绪爆发,老师可能感到棘手或不知所措,但最重要的是不要随着孩子的情绪起舞,给孩子时间空间的同时,我们才有足够的智慧厘清事件原委,正确的处理和面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喜安人文【融合教育现场】情绪及行为障碍 | 注意力缺陷过动症(A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uw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