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优步(网络图片)神马东西第178篇原创力作
Uber(优步)自从2011年正式运营以来,以破竹之势占领美国市场,不到两年便开始进军国际,继续攻城掠地,目前在全球58个国家的300多个城市中都有Uber服务,公司市值约估620亿美元,成为硅谷酿造的又一个典型神话。
Uber开始兴盛时我住在纽约曼哈顿,这里大部分人交通基本靠地铁、黄色出租车以及两条腿。虽然已算很便利,但纽约电影里常常出现的主人公心急火燎地招车,已满载的小黄从面前呼啸而过绝尘而去的情景还时有发生。Uber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专车司机的想法极大地优化了交通资源的供求,纽约也成了Uber迅速蔓延的绝佳土壤。
优势
作为乘客,Uber的优势还在于用手机app约车,节省了乘客招车的时间,解决了站街的尴尬。同时,由于关联了信用卡,整个付费过程不涉及现金,乘客不用费时费力地划卡或找现,司机被抢劫现金的可能性也相对降低。
每次用车结束后Uber会将对账单自动发到你预留的email里,里面清晰地标出乘车时间、路线、各项价格、以及司机的名字,方便有需要事后联系客服。如果你经常出公差,Uber(美国版)还可以让你建立一个商务账户,区分公私用车,让报账变得更简单些。
对于我这样一见数字大脑自动停机的乘客来说,我个人最喜欢的是Uber乘车不用付小费,打车时算小费算到想哭的时代终于过去。由于没有小费,Uber的价格通常不会高于出租车。便宜、车好、还不用看出租车司机的脸色,堪称史上最简单抉择。
劣势
然而,Uber自从开发出供不应求时涨价(Surge)的功能以后,纽约的Uber体验就明显差了一截。上下班高峰期、雨雪天气、大型活动都能让Uber涨价,最夸张时据说能涨到原价的7倍。
Uber 规定乘客如果在司机接受用车请求五分钟之后取消用车,乘客需要支付10美元取消费。我某次在华盛顿机场等车,Uber司机接受之后却越行越远,根本没出现,打电话也不接。为了重新叫辆Uber,我必须先取消原来的,由于整个等待过程远长于五分钟,我的信用卡被自动扣款10美元。虽然和客服联系后,Uber很快退还了钱,但这种程序漏洞仍会给用户带来不便。
而从另一方面看,我在香港招的两辆Uber都被司机接受后又取消了,我作为乘客却不会收到任何赔偿。
说到客服,Uber目前只能通过email联系客服。虽然回复速度很快,但对急性子用户仍是一种心理挑战。
各地 Uber 体验
由于常在外出差或旅游,在各地使用Uber时也观察到一些有意思的特点,譬如:
- 纽约 New York
纽约的Uber司机大部分是阿拉伯人,基本是全职司机,车辆一色商务黑,车上偶尔会备有免费矿泉水和充电装置,不少人同时为Uber和其竞争对手Lyft工作。
纽约印度裔Uber司机不是非常多,这也许与绝大多数纽约出租车司机是印度裔有关,毕竟这两家是水火不容的敌对关系。
纽约出租车牌照由于长年垄断性经营,到2013年已经被炒到一百多万美元一个的地步。Uber的兴起不仅影响了出租车的生意,更重要的是冲击了出租车牌照的垄断地位,2015年纽约出租车牌照的价格已经降到70到80万美元。与此同时,纽约Uber的数量也首次超过了经典的黄色出租车。
这也是Uber在很多国家和城市运营时遇到的主要共性问题,传统行业的利益方自然想以各种理由和方式限制自由竞争。
- 华盛顿 Washington DC
华盛顿的Uber司机中黑人居多,也有其他中东及印度裔移民,多数是兼职司机,各色车型都有,从车内布置来看私家车气息颇浓。
对比来讲,华盛顿出租车司机中埃塞俄比亚裔移民居多。华盛顿是埃塞俄比亚之外该国居民最多的城市。
- 奥斯汀 Austin
我居住的新城市得克萨斯州州府奥斯汀相对来说地广人稀,白人人口占绝大多数,这里的Uber司机也符合这个比例。大部分人兼职开,有个别全职司机都是刚刚慕名搬到奥斯汀,正在找工作阶段,据他们反馈,全职开Uber在这里足够维持生活开销。
- 香港 Hong Kong
我在香港约了两辆Uber,但都被司机取消了。从照片来看,两位司机都是打扮精致的中性潮男。当时深夜在兰桂坊,还下着瓢泼大雨,等了二十分钟还是没招到Uber或出租车,只得冒雨奔回宾馆,对香港Uber的印象也因此烟雨迷蒙。
- 印度 India
印度整体贫富差异巨大,一般能买得起车的人家里应该都有各种佣人和司机。我据此片面推断孟买和新德里的Uber司机应该是开别人车的全职司机。印度物价相当低廉,Uber虽然价格已经很有竞争力,但普及度和便利度远不及印度闻名世界的三蹦子。
- 迪拜 Dubai
迪拜有80%的人口是外来劳工,本国公民基本都从事政府工作,而其他所有生活相关服务都由大量外劳提供。迪拜的Uber司机基本都是印度劳工,车型统一为Lexus牌,整个车队貌似由一家或几家私人拥有,一个车两个司机黑白两班倒。这与Uber精神完全背道而驰的商业模式让我非常读不懂。
- 北京 Beijing
首先得为将Uber翻译成“优步”的人点赞。同时对画蛇添足使用“人民优步”的人摇头。
我手机里安装的美国版Uber App不停报错 --关联的国际信用卡不接受,也无法将联系方式中的美国手机改成中国手机(司机无法联系我)。我不得不重新注册了一个中国Uber的帐号,关联了支付宝和中国手机号。顺便提醒一句,没有支付宝和中国手机号的朋友们,你在国内会活得很辛苦。
在北京不难招到Uber, 但Uber在中国被列为专车服务,并仍属非法运营。北京的Uber司机很明显开的是私家车,一位司机说,有些警察甚至钓鱼执法,抓到专车司机罚一万人民币。这位司机同时透露,如果不幸被罚,Uber公司会支付罚款的70%左右作为补贴。(未经查证)
由于省去几道收费关卡,Uber司机的待遇仍要远远优于普通出租车司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Uber这个舶来品开始登陆中国这个不完全按理出牌的市场时吃了不少哑巴亏,陷入了一系列莫名其妙的负面新闻。百度的入股让亲自督战中国市场的Uber创始人兼CEO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感叹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中国目前的整个市场状态是疯狂补贴只求占领市场,Uber身不由己只能被强大本土对手滴滴、快滴等强拖进价格战。Uber在美国处于绝对盈利状态,但在中国一年亏损10亿美元。卡拉尼克最近在北美一次活动上沮丧地说:“我想建设,而不是圈钱,但如果我不参与圈钱的各种活动,uber就会被彻底挤出中国市场。”
下周下篇讲讲我在美国做Uber司机的体验。
(未完待续)
扫描二维码 关注神马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