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代丰碑——读《润物细无声》有感

一代丰碑——读《润物细无声》有感

作者: 路福 | 来源:发表于2022-08-16 11:34 被阅读0次

    今天早上,拜读了李春雷老师的《润物细无声》。这篇文章虽然发表于35年前的《邯郸日报》,但还是让现在的我激动不已。一个看似呆傻、实则痴热的小学校长形象,在我心中矗立起来。

    这是篇报告文学,主人公是一位小学校长,叫王玉仲。这所小学属于北乡义乡的大寨二村,位于成安县城东北方向30里处。1987年李春雷老师去采访他时,王玉仲51岁。

    “他住在学校一间土屋里,桌上放着一盏沾满油污的煤油灯”,“小屋在校园的中间,又低又小,又背太阳,夏天里闷热如蒸,冬天里冰冷似铁”,“里面有一个土炕,20多年来,他就睡在这里”。

    作为一个校长,即使那时的生活条件简陋,他也完全能找一间舒适的屋住。之所以如此,一定是把更好的屋安排给了其他老师。我觉得领导去学校视察,一定要看看校长的宿舍。一个只想自己享乐的校长,是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的。

    “他的家离学校也不过一百米”,但“他一年三百六十天在学校住”,“只在吃饭时间回来一次,也不过十分钟”。

    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感慨:常言道“滑鬼不离工”,一个校长能做到这样,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即使再笨再怂,也是一个好校长。想到现在一些热衷于外交的校长,真该推荐他从这样的文章里汲取营养。

    校长也是人,也有妻儿,也有家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男人不干,就苦了女人。那个年代,农户盖房是天大的事。需要白灰,他不管,“她只好跟着拖拉机,到100多里外的地方去拉白灰,风把脸打肿了,灰把眼迷红了”;需要木料,他也不管,“她只好又跑到50里外的临漳县城,一根根从圆木堆里检出来,把手指都磨破了”。

    作为一个男人,妻子所受的苦,绝对是心如明镜,之所以能忍痛割爱,是心中始终装着一方教育时空的神圣。我也当了十多年小学校长,无论节假日甚至是春节,校长在学校是一个样,不在学校那一定是另一个样。

    这位校长是“怂”,他记不准家里责任田的边沿,妻子病了他手足无措;但他能记住全校356个学生的名字,无论再乱的班,只要经他调理一番,总能在乡里考第一,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和学生整天在一起的生活积累,记住几十名学生的名字都很吃力。当过老师的人知道,接手一个乱班,要想短时间内彻底治理好,让每个捣蛋鬼服你,让全体学生敬佩你,没有过人的智慧和手段,没有对学生无私的爱和大量时间的投入,根本实现不了。

    这位校长在被采访时的迟钝,在妻子面前的呆傻,是因为他把全部的身心,给了孩子们,给了学校,给了教育。正如作者所言:“多少年了,他就是这样,点燃自己的生命,照亮了一批批学生的人生。”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掩卷沉思,这位校长应该比我大三十多岁,脑海里小学和初中老师的形象,便一个个从记忆里走了出来。有一直在一间小土屋住的程老师,有用自行车带我上学的薛老师,有上高中时给我们补拼音的杜老师……他们那一代人,眼里只有工作,只有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人的责任感,只有对每个学生无私的爱,他们,是建国后教育战线的一代丰碑!

    我想,“万世师表”,不能只属于孔子,不能只属于陶行知,还应该属于像王玉仲这样,一生奉献给教育的普通工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代丰碑——读《润物细无声》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br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