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妮子
直到1984年3月,我被选拔到乡政府工作,人们都恭喜我进了乡机关大院,成了“大宅沟”里的人时,我才又依稀想起了那件事。
我仔细观察了我只在少年时的一个晚上进去过一趟的地方:当年的公社机关靠马路北边,坐北朝南,里边有三排平房,最里边一排是办公室,中间一排挑高的房子是礼堂,设有三四百个座位。平时白天经常关闭,每当开三级干部大会或有大型活动时才开放。那时公社还有一个两个人组成的放影队,电影胶片都是上级派发的,每当有片源的时候,晚上就在这里放电影,所以当年的礼堂就承担了多功能报告厅和电影院双重功能。礼堂前面,还有一排平房,中间有个弄堂,弄堂左边是派出所,右面是秘书室和广播室等办公室,这排房子的前面有一条小河,这条小河是人工开挖的沿着乡政府(后公社改称为乡政府)机关围了一圈,弄堂正对马路的地方造了一条石子路,连接了乡政府和马路,平时的进出都是通过这条路,所以,当时老百姓都戏称乡机关干部为“大宅沟里的”。
看着两三米宽的弄堂,我才意识到,当年几百个人大晚上的一下子通过这个弄堂这瓶颈涌向马路,又没有路灯,那是怎样恐怖的一幕啊。想到第二天堆在那的一大堆鞋子,而我和母亲却完好地回了家,不禁后怕更深感幸运!庆幸那次劫后余生,更庆幸母亲竭尽全力不放弃,拼死抓紧了我的手!
想来,母亲给我的幸运又何止那个夏天的晚上呢?母亲给我们的幸运——是她生活里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在那个填不饱肚子的年代,尤其是子女众多生存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还不放弃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制造生活的乐趣,奋力跳出贫穷生活这一口枯井。正如三姐在《怀念母亲》中写的,那门前的一行行菊花、一片片太阳花和父亲身上干净整洁的白衬衫,以及路程再远出行再难也要带小儿子去拍周岁纪念照,再忙再累也要奖励小女儿看电影的仪式感……;母亲给我们的幸运——还是她教育子女的智慧和对子女的挚爱。记忆中我们家是远近闻名的孩子最多,家底最薄,生活最苦的一家,但回想起来当时怎么就没觉得苦呢?反而我的小伙伴们都羡慕我们家开心,大人们都赞扬我们家孩子聪明有志气对人有礼貌,这就是缘于父母亲对子女教育的智慧和对我们的爱。就像六姐在《母亲的故事》里写到的,父母亲尽其所能争取每一个孩子受教育的机会,在那些平凡的困苦的日子里,母亲总能发现我们身上的闪光点,总能掌握我们的思想脉搏,及时地进行正激励(当然也有适时的负激励),点燃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母亲给我们的幸运——更是她逆流而上的智慧和永不放弃的坚强。正如那个晚上她拼死抓紧我的那双手,还有砸锅卖铁借钱也要供大姐上大学的那份坚持,以及为生宏哥去部队当兵圆梦而奔波于百里以外的如东呐喊助威的那种义无反顾……想想,当年我们兄弟姐妹十一个加上双目失明的亲婆也在我们家,一家老小十几口人的衣食住行....,那是怎样沉重的一付担子啊?需要怎样的一种逆境生存的坚强和不抛弃不放弃的毅力啊?
突然想起刘欢的歌“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那挚爱的亲人,再苦再累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