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3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8月17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时间管理训练营”第2.5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制作日清单时,考虑到预估时长。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学到的点:
无需焦虑的新认知:发明者要花费那么多倍时间,我们却短短时间内掌握方法。那么方法由掌握变成熟练变成习惯,更是需要时间去磨练。与其焦虑不如思考如何让这种方法更好的与自己融合。
日清单的最最基本原则:100%完成(当日)日清单!
日清单:日+清单,计划一天内要做的所有事项明细单。涉及近瞄远估/连锁任务、巧排序等+本讲4+今后继续
日清单:日清+单:完成一天内所计划事项的清单,日事日清。涉及新任务明天做及今后要要学习的体力、脑力等
日程表与待办事项清单两者优势的集合。涉及四颜色、时间及收集等。
一份高效的日清单要计划及完成多少事项呢?
任务数量上,最好是稍稍高于现有能力就能完成的
任务质量上,应与年目标、月目标等密切相关、人身各维度没有严重偏科。
一日三分法的好处:
一日三分法,对于每个人的作用是有差别的。比如对于一个性格比较急的人来说,一日三分就是中午提醒吃饭,晚上提醒不加班,放慢节奏。因此特别喜欢周颖的分享“每半天重开机”(内涵:1休息:关闭所有APP,清理缓存;2刷新,从新开始运转,加快速度)三分一天后会提醒自己更专注当下而不是着急未来。缓解畏难情绪,分解之后压力变小。因此有一些别人很赞肯的好处有可能自己感觉很微小。
一些需要更加用心实践的点:三块时间的差异化安排,即安排性质不同的事项,达到1+1+1>3的效果
如何准确预估时长?
1.做时间记录。
2.多观察多留意。例如你知道上班通勤的时间
3.机动时间(救火、留白、很多时间不受自己控制时候)
4.计算未完成事项数量和需要时间,可以计算出实际时间和预估时间的时间差。把这个时间差设计为机动时间。
越去观察和留意,越了解自己,预估时长越准确,越能制作好一个好的日清单,也能更好的100%完成。
2.我在实践中的亮点:
克服全天陪娃的时间无法控制的压力。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我发现自己的日清单未能全部完成,一个原因是时间预估不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未知事项的预留不准确,预留时段和时长拿捏不准。请问对未知事件的预留,除了机动时间之外还有其他什么方法吗?也可能是跟孩子的时间有关,如果没能掌握孩子作息时间,未能规律化,自然无法拿捏。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上班通勤的时间预估相对准确除了和留意与观察有关,还因为估计出时长后为了确定出门上班的时间和起床的时间,为了不迟到。
5.[学霸题]和大家分享一个我在精力时间管理中的小妙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