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很有意思,在经济趋缓的大形势下,传统行业的处境不如往昔。当稳定的收入来源变得不像以前那么可靠的时候,一批有危机意识的老板感觉转型势在必行。
那么转向哪?肯定是要转向有钱途、能发展的道路上去。互联网+这时候刚好出现了,名称高大上、神话不断出现,融资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让人血脉贲张之余不禁产生无数的遐想,如果我的产业加上互联网那会是怎么样呢?
凡事就怕认真,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只要心中有了念头往往不容易打消掉。于是乎各种传统行业纷纷与互联网接上了轨。
有新开事业部的,有找外部团队的,有公司整体架构大动干戈的,更多的是期待找到一个互联网牛人,直接把企业拉到互联网的告诉公路上。
那么,成功者在哪?目前为止,似乎并不多。
堂堂万达,贵为中国地产头把交椅。在其互联网化的道路上一波三折,至今仍未找到出路。牛人也请了、力度也给了,甚至王健林亲自上台与马云激变,引出马云机智的一拍桌子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然而除了让我们知道几位众所周知的互联网CEO被辞退的消息,带给我们的新闻并不多。
除了大家诟病的万达痼疾太深之外,其实,互联网的“过敏”反应才是症结所在。
那么,大家要问了,传统行业该怎样加上互联网?
笔者总结了几个要点,至少,让我们从一开始少走些弯路。
(一) 互联网并不是最主要的渠道
互联网发展至今,虽然在电商上“长尾理论”实现了很多人发家致富的梦想。而传统销售渠道在与互联网对抗中依旧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再牛的生产厂商也不敢把宝全部压在电商平台上。
笔者最近曾经参加了一个B2B行业的会议,在会上,与会者大多感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电商渠道是大势所趋。然而,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大家都忽略了,这个时代正在悄然走来没错,但是要走多久有人想过么?通俗的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因为种种原因,互联网销售依然只能占据人们生活的一小部分,不要认为圈子里的人都网购得很溜就认为人人都懂移动电商。
所以在互联网+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互联网只是一个渠道,而且只是很小的一个渠道,当你的线下渠道不行的时候,指望电商来救命,杯水车薪。优化渠道、减少成本、提高利润才是重中之重,如果互联网可以帮你做到以上这些,那么可以恭喜你,你的互联网之路起码看上去是可行的的。
(二) 互联网取代不了业务员
现在最流行的一个词是“去中间化”,大家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如获至宝,放佛感觉困扰自己多年的任督二脉突然被打通了。诚然,去掉中间化,把利润直接带给买卖双方是多么爽的事情,那么多层层加价如果这个利润赚到手,花点钱有何妨呢?
但冷静下来之后其实大家想想这个所谓的“中间化”仅仅是承担了销售的职责呢?没了代理商你的市场谁去跑?你的客情谁去维护?靠客服是天方夜谭,靠互联网么?就算是可以7*24小时服务,依然不能解决顾客一个简单的“手把手”指导的问题。
因此,去中间化,在传统行业大多是个伪命题,在这些行业里其实没那么多吃白饭的人,每个人、每个层级的经销商都是辛辛苦苦赚的辛苦钱,你想去掉任何一环,成本的增加将是巨大的,而且目前来讲,没有降低的可能。
那么,我们的中间化怎么办?通过合理的管理,引入互联网的方法提高效率还是有可能的。通过不懈的努力,你将通过软硬件管理提高对渠道的把控、通过大数据提高对市场的了解、通过互联网化提高执行的效率等等。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指望互联网短期内改造你的经营模式,可谓是天方夜谭。
(三) 互联网不是神丹妙药
前文说道,互联网只是一个渠道,渠道的特性就是基于产品。有的人会认为,互联网很神奇,一坨垃圾在互联网上也能焕发价值,挂在亚马逊上的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都能有人买。其实,大家只看到了卖出去的,没看到大量的挂着几年无人问津的。能成为新闻本就是因为匪夷所思博人眼球,如果天天的卖得很好,那早没人关注了。
所以,在互联网上卖东西也是一样,一切的一切,你要有一个好产品。产品烂的像一坨屎,你给神仙也是卖不出去的。所以,还是那句话,当产品或服务出了问题,先把问题搞定,而不是期待着用互联网就把问题掩盖掉。我在线下不会买的东西不会因为搬到了线上,画了几张炫酷的宣传画就会持续购买。也许因为冲动会尝试一次,然而如果是极差的体验,我想,这个企业的任何东西将别再奢望觊觎我的钱包。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