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人的过程很重要,试用期严格把关,一旦决定录用,就要给予尊重与信任。
每个人都有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真正的管理,应该是努力帮助他人改变工作情境、创造好的情绪、激发员工的动力,控制员工的情绪。要善于观察和判断每一个下属的动机,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们去建立和形成愿望。
有个论文上面提到,有效的管理者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在充分尊重员工感受的情况下来建立管理制度,通过一些管理工具,让员工的自身努力和上级的有效管理之间形成平衡。下面介绍作者所强调的重要的三点:
1.要让员工主动分享领导的角色,在这个基础上,领导者再去保持权威;
这句话我的理解是要有担责。给予下面人责任权力。学会进行分权和赋权。
2.要给予员工发挥主动性的天地,在这个基础上,领导者再去控制达成目标的节奏;
这句话我的理解是,用你觉得呢?这个问句,让员工主动思考这个问题,听听他们的想法。再给予一定的建议。根据事情的进程再制定一些达成目标的节奏。让员工感受到这是由他自己做的决定,而不是由你指派的任务。
3.要在员工具有足够操作弹性的前提下,管理者再去建立标准化的程序。
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在制定一项标准或者制定一项制度的时候,最好先由执行者提出。比如说开会了迟到怎么办?上下班的时间安排,备课的标准,考核内容等等,如果由员工自己先进行讨论。了解到员工的想法和底线思维时。再去建立标准化的程序,这样不会是被动的接受,而是趋于主动的遵循。
我曾经的管理也是非常认可状态自尊的方式进行管理,但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会有两个问题。
第一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状态自尊的方式进行管理。有些人很容易突破你的底线,各种状态的偷懒。招人很重要,因为首先要确保找到的人都是拥有高“状态自尊”的人,也就是这些人能体会到别人的尊重,并因此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所招的人都是那种低状态自尊的人。他们所关心的是每天工资有没有少发?我有没有多做,我是不是准点下班,如果用“状态自尊”进行管理,他们真的会偷懒、欺负人的,这时候只能靠泰罗的秒表进行管理,规定时间做到发钱,做不到扣工资吧。可是呢,作为教师这个职业,更多的是讲情怀讲爱讲奉献的地方,如果用泰罗的管理模式,又很难教育出有灵动的儿童。面对不同的场景,涉及到不同的人,还是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弹性管理。高状态自尊和低状态自尊要进行区分管理。
第二在状态自尊的管理中,如果没有把握好也可能会被欺负。比如以前有一个年级组长,工作特别主动,主动加班,也特操心。于是我在工作中经常鼓励他,做的不好也说出来。并教会他怎么改正,放权给他,让他锻炼自己。可是时间不长就出了很多问题,我被欺负了。工作中,和团队工作内容总是藏着掖着,不愿让我知道,做事及其要面子,喜欢在同事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通过否定我的安排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优越感。
此我也进行了反思。
1.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可能人的本性都有惰性,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下属应该展现最好的自己,做好表率来树立权威。
2.平时可能和他走得太近,经常开玩笑,失去了自己在他心中的威信。把握的点是,不能太死板,也不能太近,最好的办法是平时亲近一点,但任何事情我可以讨论商量,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决定权。
3.有人说任何私事都不跟他们聊,让他们摸不清你的低,自然就有了“畏”。平时和他们走近一点,随时能体察到他们的内心变化,自身有较高的格局来影响他们,这就有了“敬”。
4.理解权责。放权时要明确职责范围。
这里就很需要知道原则在哪里,底线在哪里。就像有的孩子不看家长和老师。关键在于家长没有使孩子心怀敬畏,理解全责。
我们这个教育行业,和其他的企业有所不同。其一女性占大多数,双重角色状态在时间上的占比比较多。很多人的角色不仅仅是老师,而可能会是别人的儿女,父母,妻子。第二作为老师的角色,很多时候的状态是。上班是处理上班的事,下班还要处理上班的事情。很多人的双重角色状态在一天的时间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时候在家里也是工作。
因此作为管理者要有意识做到管理边界扩大化,要思考一定程度上把成员的家庭角色,纳入到团队建设整个思考过程中。
我的思考是,工会可以建立一个领导家访员工制度。这个制度不仅仅是说生老病死要买礼物去看望,定期发发福利,而是增加一些软实力,比如定期到员工家中走访,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尽量帮助他们解决。比如孩子上学,老人住院就医等问题,解决员工后顾之忧。
发现员工的情绪不对的时候,也到家中去了解,做好夫妻双方的情绪纾解。
年底尽量将这些员工的家属请到公司里拉拉家常,向他们汇报一下员工优秀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这一年他们所付出的辛苦努力,让员工的家属有一种自豪感和一种代入感,让他们更加理解员工的辛苦,感受到单位的人性化关怀,以利更好地支持员工参与单位工作。
面对80后90后00后这些人都很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想法与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对以前的人来说,少了一些耐心,多了一些燥心,那么对于这些人我们需要怎样的方式?
从保健因素来看,场所的条件过得去,组织给员工提供了必要的环境,然后人际关系也过的去。
另外一方面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和受到尊重的需求,薪资福利是不是比别人高?职位升迁的通道是不是比较顺畅?一个人能不能在社会上获得面子、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些因素就是“激励因素”
此外,在未来的工作中,心态宽容、善于鼓励别人,同时又能够巧妙地维护原则,具体来说可以怎样落实呢?
第一,给任务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管理者要能够相对清晰地提出问题,而不是大而化之地给人家一个工作方向。当然,有些工作一定是探索性的,但你事先必须要考虑清楚这个人的经验和能力,判断这个工作是不是他可以胜任的。坦率地说,有些工作就是我们亲自干,都不知道怎么干,这种情况下,你交给一个年轻人,就应该有一种包容的心态,多花时间和他沟通讨论。同时,要善于安排一些能够指导年轻人的有经验的中层,必要时给予帮助和辅导。这里面就需要非常有耐心,这个是心态上的准备。
第二,要善于定好小目标,这是方法层面的建议。管理者要善于把大目标分解成中目标和小目标。目标越小,评价周期越短,效果会越好。要让年轻人像玩游戏一样闯关似的完成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能力。我常常说,要学会带领年轻人“小步快跑”。我曾访问过一个公司,他们对年轻人的管理,有点像搞游戏竞赛,目标清晰,奖金差距大,公开透明,大奖大罚,充分调动了年轻人的好胜心。这个方法很值得大家思考。
第三,一定要给年轻人即时反馈。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跟我抱怨,他写了个东西给领导,领导说:“放那吧。”然后半个月都没动静。过了一段时间,也许领导又想起这事了,找我的这位学生说:“上次做的那个东西不行,你再重新弄一下。”接着领导又说了很多新的想法。给我这个学生的感觉是:以前的工作,基本白干了。公司的外部情况变化快,领导有新想法,这都很正常。但是,这位领导对于我学生前段时间工作的轻率态度,是很值得他自己好好反思的。一个阶段的事情完成后,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评价,特别是对80后和90后,要有即时性的反馈。
第四,不要吝啬鼓励。当年轻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定要给予及时肯定,适当地要给予表扬。这一代年轻人跟我们不同,家长和老师都奉行“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原则来教育他们。这一代人需要得到肯定的内在愿望,比我们那一代要强烈得多。所以,一定要尊重他们的这种要求,这不过分,也属于马斯洛层次需要论的基本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