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口味心理学

重口味心理学

作者: 败家的小姑娘 | 来源:发表于2016-09-06 14:18 被阅读0次

昨天晚上在朋友家蹭睡,晚上十点过的时候她拿了一本《重口味心理学》给我,她说:我觉得这本书还挺适合你的。我接过书翻开目录,内容确实挺吸引人的。看了一会儿她说:你看的那么仔细啊。

“我是一个字一个字的看的,怕漏掉一个字就看不懂了。”

“嗯、我这儿的书都比较烧脑!”还表示认同的点了点头。

看了大概两个小时吧,总共看了50页,看到第三篇的时候,(第三篇题目是:“害羞的膀胱”---社交恐惧)突然觉得书中内容及社交恐惧的症状都和我最近新接手的一个学生非常的的像。

简单说一下这个学生吧:是一个三岁多接近四岁的小男孩,暂且叫他A吧,说话吐字不清晰,不和小朋友一起玩也不和小朋友交流,甚至是和我都没有语言交流,只有妈妈在的时候就会说很多很多话。小时候家里经常搬家,幼儿园也拒收他,妈妈很苦恼送到我们这儿来(我是一家蒙氏早期教育的老师)希望能改变A的现状或者说是问题吧!

在A说话吐字不清晰的问题上我和妈妈做过交流,原因是A在三岁半之前吃的都是家里单独给他煨的粥一样的饭吧,这种饭很软,几乎不用咬和嚼,可以直接吞进肚子里,可能在家太硬的东西也没有给A吃过。在孩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女孩子在一岁半左右开始学说话,男孩子则是在一岁八九个月左右开始,当然排除个别特例)给孩子吃的饭食就应该偏向于成人吃的干饭了,只是要比成人吃的干饭稍微软一点,给孩子一个过度缓冲期,之后适当的慢慢的和成人吃一样干硬程度的米饭,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发展他的咀嚼能力,帮助说话吐字清晰。

而这个A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也有说话吐字不清晰的原因在里面,还有小时候家里频繁搬家的原因。在A和小朋友交流的过程中,小朋友可能会因为A说话吐字不够清晰而嘲笑他,这使得A的自尊心严重受挫,久而久之A就会不去和其他小朋友交流。而频繁的搬家会让A刚刚和某个小朋友建立了友情之后家里便又搬家了,因此会让A觉得我如果有好朋友了,肯定有要搬家。这个是《重口味心理学》中第四篇的内容《没来由的怕--稀奇古怪的特定对象恐惧》。

先来说说《害羞的膀胱--社交恐惧》吧。文章前言是这样的“同样是到街上走了一圈,正常人不会有太大的“收获”,而社交恐惧症患者则带回了无限的来自陌生人“批评”、“愤怒”等等,尽管大多是他们自认为的。”总的来说:社交恐惧症就是:社交恐惧症患者在私底下做这些事的时候没有任何困难,只有在别人注意的时候他们的行为才会发生障碍。这就是传说中的社交恐惧症!而社交恐惧症并非像大家认为的只是人际关系问题那么简单。而社交恐惧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如果不接受治疗的话,它会成为一种慢性的、终生的疾病,几乎没有改善和恢复的可能。

再来说说《没来由的怕--稀奇古怪的特定对象》。而这篇文章的前言是这样的:“很久以来,大家一直认为绝大多数的恐惧是由于经历了一件非同寻常的创伤性事件引起的。例如:你过去被狗咬过,你就会患上对狗的恐惧症。但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情况并不总是这样。创伤性事件是引起恐惧症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全部。还有两个原因:替代经历和被告知经历”

文中华生做了一个实验:实验主体是一个十一个月大的男婴、一只小白鼠还有噪音。刚开始的时候男婴只有九个月大,华生让男婴暴露在各种刺激中,观察他的反应,刚开始的时候这个男婴很勇猛,小白鼠小白兔什么的通通都不怕,但是当华生用锤子敲打钢条发出噪音时,这个男婴缺显得焦躁不安。等到男婴长到是十一个月的时间,华生将男婴和小白鼠放在一起让他们玩耍,而华生就在男婴身后制造锤子敲打钢条发出的噪音。这种噪音和那只小白鼠同时出现多次后,男婴即使不听到噪音看到小白鼠也会非常的不安。至此,大家肯定会觉得这个和什么很像?不就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嘛!而这个实验中具体是这样的:

男婴+小白鼠...................不害怕

男婴+噪音.......................害怕

男婴+小白鼠+噪音..........害怕

反复作用后去掉噪音,结果:

男婴+小白鼠...................害怕!

那我的学生A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呢?

A+搬家............................不害怕

A+小伙伴.........................害怕

A+小伙伴+搬家................害怕

反复作用后去掉搬家,结果:

A+小伙伴..........................害怕

最后说几点关于社交恐惧症形成的原因:

目前虽然还没有对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遗产学的研究,看看到底和基因有没有关系,但是研究者们的已经确定了一些父母的养育方式将可能导致社交恐惧症的发生:

1、过于保护孩子,对孩子缺乏信任,缺乏感情支持。

2、过度关注孩子服饰是否整洁和言谈是否得体。

3、不鼓励孩子进行社会交往,从而妨碍了他们学习社交方式技巧来控制自己对社会的恐惧。

重口味心理学

相关文章

  • 谔谔

    重口味心理学,微动作心理学,比较有趣

  • 面具背后的真实面孔

    以前自学心理学,上面提到通过一些微表情,动作等一系列来对人物进行分析,后来又学习重口味心理学,所谓的重口味心理学...

  • 快速读完《重口味心理学2》

    重口味心理学 ——姚尧 这篇文章是《重口味心理学》的摘抄,希望能帮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一些心理学的小知识。各...

  • 重口味表达式:这本心理学书写出了段子的幽默感《重口味心理学》

    读书评阅读书籍分享:读后感《重口味心理学》姚尧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重口味心理学》的读后感:如段子般幽默的心理学书...

  • 重口味心理学

    有一本书叫《怎样证明你不是神经病》,我跟朋友开玩笑:这样的名字谁会看,谁看谁是神经病,不用证明。几个月后,闲来无事...

  • 重口味心理学

    花了一周时间把《重口味心理学》读完,这里做个读书笔记。 看这本书的时候,会很自然的想起《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也许...

  • 《重口味心理学》

    7.4-7.24 阅读原因:这一期选择阅读的书,都是不烧脑,别人推荐过的,我还是掉以轻心没在看书以前看书评,傻乎乎...

  • 重口味心理学

    昨天晚上在朋友家蹭睡,晚上十点过的时候她拿了一本《重口味心理学》给我,她说:我觉得这本书还挺适合你的。我接过书翻开...

  • 重口味心理学

    都说做产品的,一定要懂心理学,可能我看的这个重口味心理学跟普通意义的心理学有些差距,但是也不失为一本好书,此书是我...

  • 重口味心理学

    心理学听上去似乎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其实心理疾病存在于我们daily life中。几年前看过一本《重口味心理学: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口味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pd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