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南京,你想到了什么?斯斯文文的光头孟非,《金陵十三钗》里婀娜妩媚的倪妮,又或是一首醉人的秦淮小曲?
不过这种想象可能会在人们真正踏足南京后,迅速幻灭。
很多初来南京的外地人,都会被这里的火爆南京话吓一跳。
▲来源|虎扑但其实,南京人也很委屈啊:我们真没想和你吵架!
part.1 南京话,刀子嘴豆腐心
大学时接触的外地同学比较多,平时说普通话大家还觉得我是个温柔的妹子,偶尔听到我接家里的电话,顿时一秒钟变女汉子!
南京话主要都是对熟人说的,所以语气、态度都会更随(biāo)意(hàn)。经常大家对着说南京话的我就露出0-0的表情,还会觉得我说话很“凶”。
——@知乎网友绯帘夜
听南京人讲南京话,你可得心大点儿,人家可真没想跟你吵架。
▲来源|微博南京人说起话来总是带有一股别样的气质。倒不是南京人凶,其实这和南京话本身的特点脱不了干系。
普通话:请问找我有什么事吗?
南京话:干么四啊!
普通话:知道了。
南京话:晓得赖!
普通话:你真棒!
南京话:你来斯的一米!
不过,到底为啥南京话说起来这么豪迈?
其实,南京话和普通话极其接近,但与普通话的四个调值不同,南京话的调值有五个:阴平31、阳平13、上声11、去声44、入声5。
区别嘛,简单说就是,把普通话的一声和四声对调就是南京话了。但这样的差别也常常使得南京话听起来处于半懂不懂的尴尬境地。
而在本来就没怎么听懂的基础上,南京人讲话语速还贼快,“突突突”地能韶一堆。常常是发音短促,戛然而止。
这尤以南京大爷大妈群体的老南京话为代表,语速更快,语调更冲,也更难理解,再加上大爷大妈的大嗓门,总是一开口就吓退路人。
在南京街头,你很有可能会看到“热心大爷激情指路,路人姑娘落荒而逃”、”街头小贩上追还钱,落钱顾客避之不及”的精彩一幕。
除了讲话短平快,南京人还总会加上一些语气助词,整句话简直就像“跳”起来了。
一个简单的问句,普通话讲“你要不要辣油”,放到南京话,就缩略成“阿要辣油啊”,霸气无人能挡。
更要命的是,南京话还能以简单的粗口动词变换出上百种复杂用法。
南京人:我说脏话,但我知道我真不是骂人。
在别的方言中,脏字是骂人的,而在南京话中,脏字是一个百变的语气助词,既可以用来表达愤怒轻蔑,也可以用来表达喜爱、赞赏、羡慕等等。总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南京脏字做不到。
而且关系越是紧密的人,说起话来就越是“凶巴巴”。在南京,恋人之间的甜言蜜语,总是会让外地人一脸懵逼。
南京女生想娇嗔一下,说“讨厌~”,结果出口就成了“你犯嫌的一笔!”
她还想温柔的喊“小傻瓜”,结果却只会叫你一声“小呆逼”。
她想夸赞“哇,你好厉害!”,一说出口变成了“满赖斯的嘛”。
听完,男孩也只能哈哈大笑:“是这个吊样子!”
emmmmm,其中的浪漫和甜蜜大概只有南京人懂得……
part.2 同是南方话,为啥我就不能软绵绵?
身处江苏,南京话时常要被拎出来与吴侬软语做做比较,同样是江浙一带,为啥偏偏南京话如此实力硬核?
这就要追究到语系上了,南京话并不属于吴语,而是淮语(江淮方言、江北话)的一部分。
江淮官话像北方方言一样吐字清晰、辨识度高,同时也具备南方方言的语调,讲起话来抑扬顿挫,但却又比吴语冲气霸道。
事实上,我们现在所听到的南京话雏形形成于明清时期。明代朱元璋带了20万淮人定居南京,新移民带来的江淮话与当时的南京方言逐渐融合形成了通行至近代的南京官话。
▲南京明故宫遗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南京官话是政府的官方使用语言,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市场定位,直到1728年才随着雍正皇帝的一纸圣令被北京官话替代。
▲也许《绣春刀》里的张震应该操着一口南京话才对实际上即便到了清末,南京官话依旧享有非常高的地位,当时甚至有“申话不如京话好,南京白话更堪嘉”的美誉。
当然,发展至今,我们熟悉的南京话和曾经的南京官话之间产生了不少差别。
不过,是什么让南京话慢慢变得硬核起来了呢?
江苏作家叶兆言先生曾给出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南京方言中的粗话脏话,本质上是一种“遗民情结”,是“大爷脾气”,也是文化名城、古都遗郡的体现。
另一方面,这也与南京城的变迁有关。在近代史上,南京一直被外来人口持续迁入,太平天国盘踞南京城长达十三年,湘军淮军、国民革命等各种势力进入南京城,直到日军侵占,在短短的百年间,南京一直有着极高的人口流动比率,苦难动荡带来的印记也都明显展现在方言的融合之中。
part.3 离开了南京,从此再也没人和我说南京话
身为土生土长的蓝鲸人,我从小就喜欢听我奶奶和其他邻居“吹牛逼”(此处仅指聊天),透着一股亲切感,而且有时在路上听到两个南京老大妈骂街也挺有意思,骂着骂着就算了,毕竟多大点儿吊四。
——知乎匿名网友
南京话,总是透着一股接地气的劲儿。不喜欢的人常觉得它太有棱角,会被无缘无故的刺一下,异怪得很。但真正了解的人会告诉你,南京话代表的就是南京人,我们稳中带甩,甩中求稳。
对南京人来说,“稳”是稳赢的“稳”,而“甩”嘛,含义就多啦。“甩”有点类似天津人的“贫”。不过与纯粹的“贫“相比,“甩”又含着点有趣,扯着点闹腾。
这是南京人的一种生活状态,是南京人性格豪爽的一面,南京的历史多元化造就了这种性格。
他们着实有点粗线条,喜欢大嗓门吆喝,以至于有了“南京大萝卜”的外号。
当然所谓的“大萝卜”也贴切地道出了南京人骨子里的实心眼性格——眼里揉不得沙子又有些“爱管闲事”。
他们能在出租上和你聊到“天荒地老”,也总有着“指路指到底,还不认识就带你去”的“过分”热情,有口角事端时,总会有人停下去打探详情;有人遇到困难时,总会有许多不相识的热心人纷纷伸出援手。
▲秦淮夜景|来源:视觉中国于是,你终于被这座城市俘获,硬核的南京话也成为每一个在南京生活过的人与这座城市亲密关系的见证。
多年以后,也许你已经离开这座城市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回想起与它朝夕相处的时光,你也一定会想念起那些曾经在身边的人,以及最难忘的——那口“稳中带甩”的南京腔调。
你对哪里的方言有独特的记忆?
和我们聊一聊你的故事鸭
[1]南京方言里为何粗话脏话多?叶兆言:这体现了遗民情结[EB/OL].中国江苏网,2019.09.13
[2]孙俊涛.清末以来移民对南京方言演变影响[J].铜仁学院学报,2017,19(08):88-91.
[3]陈婷. 南京方言语音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2.
[4]张卫东.《试论近代南方官话的形成及其地位》: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