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开渡船的兰因和尚坐在船顶上纳凉,忽见一伙人匆匆的从这边赶来,想是出了什么急事要过河,赶忙由船顶下来。
几个壮汉小心地将门板床抬上船去,说有妇人难产,要赶忙去对河的医院,兰因和尚瞥了一眼门板床上的妇人, 那妇人只露了半张惨白的脸在外面,许是昏了过去。
随着哒哒的机器声响起,渡船开动了,几分钟不到就靠了岸。
“阿月!你留在这帮兰因叔守船,如果有人过渡,你叫他等一下,我已经托人叫成丘过来,到时他会来开船的。”兰因和尚一边说着一边把船锚扣在码头的铁圈上,便同他们匆匆往医院的方向去了。
(二)
第二日,那妇人的丈夫送甜酒和红鸡蛋来与兰因和尚。两人攀谈了一会儿,因着几个学生要过河去上学,兰因和尚向那人道过喜,便匆匆拔锚开船了。
学生过河他是不收过渡钱的。有时船开到河心,见有迟了的学生才赶来岸边,兰因和尚将船调转头来,载上了一道过河。
学生都是些几岁的小娃娃,有的五六岁,有的七八岁,最大的那个也不过十岁。有些娃娃小,爬不上船头,兰因和尚就一个个抓鸡仔似的抓上船去。
孩子们放了学就围着兰因和尚给他拔胡子,直接动手是拔不下来的,他们常用两个硬币把胡子夹在中间,一使劲就拔掉了。这并不是孩子们愿意干的差事,他们更乐意去河滩的菜地里拔萝卜吃。沙地里的萝卜轻轻一拔就出来,放河水里洗去泥,剥了红红的皮,白玉般透亮,咬起来又脆又甜。不过,兰因和尚经常吓唬他们,不许他们常去拔。然后,将他们提溜过来拔胡子,说拔不完不开船,急着回家的娃娃们只好乖乖的给他拔胡子了。
兰因和尚常年剃着光头,春秋倒还好,到了冬日河风呼呼的刮。过渡的行人常打趣他说:“兰因和尚!你那光头凉是不凉。”后来,许是冷得很,他便去市集买了顶帽子,冬日里常戴着。
一到腊月,就落起雪来。孩子们有的去屋檐边摘几个冰条,有的抱着一棵小樟树摇雪。树上的雪落下来,像突然间挂了条白帘似的,那摇雪的孩子霎时间就消失了,等雪落没了,孩子又变了出来。有的孩子在河滩上堆雪人,堆好之后,拿出一页纸写上兰因和尚四个大字,用小木棍插在雪人胸前。
船仓里一到冬日炭火不断十分暖和,他自己却也不常呆船仓里。那些学生被雪冻得受不住的时候就一起跑进船仓烤火,有的抽出湿了的鞋袜想用火烤干,还没烘热乎就引得旁人一阵嫌弃,最后只得作罢,继续穿着回家去。
(三)
兰因和尚原是住在山顶寺中,十年前才下了山来划渡船。小时候因身体极弱、常年害病,他母亲照算命先生说的五岁便将他寄养在寺里,希望得到菩萨的庇护能长大成人。有年秋天,他的父母、哥哥因误食了山里的毒蘑菇全都去世了,只留得他一人,那年他刚满八岁,师傅从此便将他一直留在寺里。
对于兰因和尚后来为什么下山,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他伯父害了重病,去寺里求他下山来给他送终。那渡船原是他伯父的,本来打算留给儿子,可惜儿子后来不小心触电死了。老人家非常伤心,一夜之间老了许多,没多久也过世了。另一种说法是他爱上了山下的一个姑娘,为了姑娘下山的时候,姑娘已经许了人家,不久就要办婚礼。据说姑娘出嫁的那天还是兰因和尚开船去接的新娘子。到底是什么原因,兰因和尚自己从来不讲,也没人知道。
说他是和尚有时候又不大像个和尚。他好酒,也吃肉,常常见他去寿材铺旁边的米酒店里打酒喝。有时米酒店的杨师傅赠他几斤好酒,他能免了人家一年的渡钱。
若是没有人过渡的时候,他便坐在船顶上钓鱼,一坐就是大半天。钓的鱼找个木桶养起来,有时过渡的人会从他手里买了去,他就用这钱买酒喝。要是哪天酒瘾上来,刚好又没什么钱,他就想法子大清早去河里弄很多鱼虾上来,去早市换了钱,买几斤好酒。他的酒壶是一只军用水壶,经常见他挂在腰间,没事便坐在船头喝上几口。
这些年寺里的师傅因年岁高了,身体总不大好,兰因和尚常背些食物和日常用物上山看望。
现在过世伯父的孙子成丘也已十来岁了,兰因和尚打算把渡船交给他,师傅生病的日子常是成丘看管着渡船,兰因和尚就去寺里住上几日。
寺前有棵老桂花树,枝叶舒展,树冠足足有一间卧房那么宽,每至中秋,桂花便全开了,据说在山下都能闻到花香。
兰因和尚清晨打扫完寺庙坐在桂树下休息,往山下一望,整个镇子尽收眼底。河面升起一层薄雾,小镇便好像笼在一层薄纱中,朦朦胧胧更好看了。
网友评论
这么晚还审稿,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