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发了两张需要家长签字的材料,这周一要收回执时,居然有十个同学忘记带了。忘记带作业的情况以前也有过,但不像今天这么多。如果还像以前一样让家长送来,用孩子的错误来惩罚家长,可能下次忘记带的同学会更多;再去跟他们讲大道理,估计他们又会不断地点头说是,承诺一定要改,不过却很难看到实际效果。怎样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呢?
正当我没有思路时,教室后面传来一阵阵笑声,原来是两个小男孩儿在表演《父与子》的片段,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这笑声给了我启发——排练情景剧吧。
剧情时间就定在周一早上,地点设在医院,这里人多,可以让更多孩子找到自己的角色。第一节课间的时候,我给孩子们分配了角色:一个病人,两个陪同,一个汽车司机,一个医生,两个护士,一个电工,一个清洁工,一位院长。分配完毕,我给孩子们一个任务:在剧情里,让自己因为“忘记”把事情搞砸。
第二天上午第一节课,表演开始了。一位汽车司机因为忘记了“红灯停”,撞到了一位行人,他不得不和两位陪同人员送伤者去医院,医院通知马上进手术室抢救。这时,匆匆赶来的主刀医生摔倒了——因为清洁工忘记了打扫卫生,接着一群人把医生扶起来,确认他没有大问题后开始准备手术,不巧的是手术室停电了,原来是电工忘记了修一段老化的电线。两位准备手术的护士端着麻醉护理盘匆忙地赶来,其中一个小声说“忘了带输液器”,另一个说“纱布也没拿”……院长发疯似的大声喊:“快——去——做!”等大家做完该做的事情,伤者因为失血过多,已经无可救药了。院长一气之下要开除所有人……这时饰演医生的同学为自己加了戏份:他恳求院长再给他们一次机会,院长表示自己无能为力。演到这里,有几个孩子急得哭起来,他们不能接受有人死亡的结局。
我只好从观众席上找到一位观众来饰演小仙女,待那些“忘记的人们”承诺今后再也不会忘记任何事情,并愿意接受一切惩罚来换取一个机会救人时,小仙女耗费了自己一半的法力把时间调整回半小时之前,手术正常进行,伤者得救了,但是院长还是开除了电工、清洁工和两个护士,因为医院这个地方容不得半点疏忽。
表演在孩子们的唉声叹气中结束了,我告诉他们,小仙女的这段剧是老师最后加上的,是纯粹的幻想,现实中并不存在。接着我采访了剧中的小演员:你现在在想什么?
清洁工:我要是认真打扫好自己的卫生,就不会弄丢了工作。
老师:对,如果整天丢三落四,连个工作都保不住。
电工:没想到我忘了一点小事会耽误那么大的事。
老师:每个人的小事积累起来就是我们的大事,可不要小瞧它们。
护士1:我以后准备手术时要先列一个清单。
老师: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办法。
护士2:我以后可不敢再忘记什么了!
老师:是的,每个人最好都要做到这一点。
院长:生命无小事。
老师:说得真好!将来你一定会成为出色的领导者!
陪同1:我希望生活中真的有小仙女存在。
老师:如果每个人都尽力做到不出错,那我们就不用麻烦小仙女了。
我对孩子们说:“今天你们忘记带回执单,不是大错误。但是因为你们交不上,我就无法做统计,不能上报学校,学校因为等我们班就不能上报学区,学区的工作又会拖后……你耽误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我迅速地看了看孩子们,发现那几个忘记带回执单的孩子低下了头。“老师相信你们以后不会忘记了,对不对?”他们不停地点头说是。“记住,世上没有小仙女,每个人都要尽力做到不出错,才会避免大错误!”
我们总喜欢对孩子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如果那样就怎样惩罚你!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要我怎样,我越要怎样!你要我今天交上,我偏不!我就忘一次怎么了?又不是什么大错!单一的说教和严厉的管教只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引发矛盾。情景剧表演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切身感受到”忘记“带来的负面效果,比说教要好得多。
叶圣陶先生说过,就单方面讲,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中的丢三落四和生活中的经常忘事一样,都是坏习惯,如果不尽早改正,恐怕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唯有让他们认识到小失误造成的大后果,他们才会有更大的决心和毅力去改掉它们。
40分钟一晃而过,这一节课我们连课本都没有拿出来,演一段,说一段,哭一段,改一段,加一段,笑一段。一节课被分为零零散散的几小段,可是整节课没有一个孩子因为走神儿被点名。我相信孩子们的收获远远大于打开课本学到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我觉得,学习不一定非要打开课本,坐在桌前,写写画画……把学习游戏化,让游戏生活化,孩子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也更喜欢参与,这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