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第一天,据教育部公开信息,今年共有201万人报名参加考试,比去年的177万,增加24万。推免率攀升、研招改革……考研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不禁想起了5年前为期半年我的考研生涯。因为工作和家庭关系选择垮专业考研,为增加学习动力,独自一人跑到学校旁边租房。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霸占一个固定座位,开始一个人的战斗。困了眯一会,扣除吃喝拉撒,生活的全部就困在一座一椅的半平方空间,全部的精力就消耗在一书一题中。
因为辞职考研,不得不算成本,可计算的包括:备考到读研至少一年的衣食住行,书本资料还有同学上的培训、辅导班,损失的工资……难以计算的晋升机会、精神情感投入……在你最好的青春年华,再拿出2-3花在校园,实在是值得慎重考量的事情。
考研中巨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主要还来自于机械单调的重复。我当年是工科转经济,考试科目是数学、英语、政治和专业(主要是微宏观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习强度就是高考的感觉,超精读精练,力求书本烂在心。虽然书比较多,可是花费的时间更多,过程中难免会动摇会怀疑,一遍遍的重复是最没成就感的事。记得后期复习的时候,可以做到闭眼在脑中翻书。
每天高强度集中精力的后果,不是累得要吐血就是脑兴奋得要失眠。考研第二天,因为一道数学大题没做出来,觉得肯定失败了,晚上崩溃痛苦,心里对自己说“太苦了,我再也不考研了。”那种苦,现在想来也不愿再试一遍。
当然,最后我考上研了,结局戏剧性逆转,我数学考了130多分,总分将近420,竟然是笔试第一名。可是随后的专业笔试和面试仍然让我吃足了苦头。英语口语勉强能抱抱佛脚吧,新增加的专业笔试好像来自崭新的三门专业,大概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弓没有回头箭,随后的每一天我都只能抱着没死就拼命看的心态拼下去,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过来的。通过最后的专业笔试和面试,我已经完全感觉不到喜悦,只有虚弱和疲惫。
总结下来,考研你至少要做好三点:
01辨明动机。一样的考场,不一样的考研动机。继续深造、延迟就业、跨行换专业……每个动机都有存在的理由,但动机强弱决定了动力强弱,所以没有强大的动机,不能完全说服自己,最好不要尝试。
02充足准备。不打无准备之战,前期准备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就是搞清楚你要考几门课几本书啊,千方百计搞到目标学校的专业笔记、历年考题呀,考试的流程啊……很简单的事情,但很多人就是会犯晕。如果犯错,代价是巨大的。如果我当年知道那个专业笔试,能提前准备一点点也不用找死。
03策划好读研生活。考研不是终点,只是里程碑。考研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最终还是走向社会,成长是第一位的,所以好好想清楚制定好你的读研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