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阅读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从2分钱一本租画书看到后来身边有什么读什么,再到自己有购书的能力之后,偶尔光顾书店成为了日常消费的一部分,阅读的习惯维持到今天。
网络的兴起阅读更便捷一点,而且选择的余地比较大性价比还高,一步步走到现在感悟颇多。
最开始的网络阅读大约是在零几年空间日志兴起的那个年代,访问好友的空间阅读日志成为了习惯。
至今还记得一位工农兵大学生出身的老师,他是一位维语老师,在他的文章中了解到很多维语维族的相关知识,《喀秋莎》是我听到到第一首那种语言的歌曲。
另一位好友是一位老转军人,善于写古典诗词,虽然我不太懂诗词,但读他的原创作品别有一番韵味,大多是他的军旅生活的记录,仿佛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就在眼前浮现。
最能共鸣的是南疆一位同龄的女老师,文章多半都是教育领域的心得体会,有实战教学经验,也不乏心理沟通的案例。
那几年纸张阅读和日志浏览覆盖着我的阅读轨迹,忙碌而充实。
大约到了2019年的时候,偶然的机会下载了某条极速版,开始在平台上看资讯,好像还有金币奖励,几个月以后感觉没有意思,那些快餐文化的营养实在有限,满足不了我的阅读胃口。
于是尝试着用kindle下载书籍,虽然有些版本不匹配或者字体无法调整,但缓解了我的阅读范围。
且不说买纸张书昂贵,最主要的是我居住的小城只有一家像样的书店,还是以教材为主,能购买的书籍实在有限。
kindle下载书籍便捷许多,那一段《杨绛传》《成吉思汗》等一些书籍就是用那种方法阅读的。
知道微信阅读还是在写作训练营里老师推荐的,有了这个平台对于爱阅读的我无疑如鱼得水。
不太喜欢追剧,浪费时间而且剧没有原著更真实。
在微信阅读上搜到了《都挺好》《父母爱情》《欢乐颂》《大江东去》等作品。平台每天还会推荐作品选择喜欢的书籍加入书架慢慢阅读感觉好得不得了,而且性价比高,每月只要十几元的会员费就可以尽情选择喜欢的书籍。
记得有一次在书店看到了《云边有个小卖部》是我喜欢的类型,价格好像38元的样子,虽然不算太贵但也是我家一天的菜钱。
犹豫中我在微信读书中竟然收到了这本书的文字版果断放弃了购买,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说真的省了不少买书的钱。
后来偶然中必然的机会自己在平台上开始码字,才知道了更多的阅读平台,番茄平台是首选,最主要的是文友@莫美橙的小说和@快乐人生老陈的作品在平台签约,看文友的作品借鉴写作方式。
公众号我接触的比较晚,但是有几个号主的文章确实很棒,关注他们阅读他们的文章受益匪浅。目前《最人物》成为了我的首选。
一个人的阅读内容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而改变,目前小说类的作品读得比较少,而是转向了人文社科类,虽然阅读起来晦涩难懂可是收获高于那些快餐文化,而且阅读这部分作品的时候我一般先阅读这方面的解读类书籍,然后再读原著,也是一知半解了解个皮毛而已。
凡事都有利弊,纸张书方便前后翻页,电子书就没有那么方便。
依然逛书店,遇到合适的书籍能读纸张书最好,电子书配合也行,总之,我这个人读书不挑剔就像我饮食不挑剔一样。
食物让我躯体满足需要,而阅读丰盈了我的精神世界,有书读不拘于形式有就好,太挑剔容易营养不良何必呢?
网友评论